第九百四十六章 不被信任的領導(第1/2頁)
章節報錯
產能和訂單差距這麼大,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上裝配線,加大協作廠的產能。
手機裝配線現在依然採用人工為主的方式進行組裝。
除了回流焊接等員工效率無法達到要求的程式以外,大部分程式均是由人力完成。
別說九七年,就是二零二零年,手機也是這麼製造的。
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這玩意兒要達到全自動化,還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
如果提前沒有準備,手機的裝配線一時半會兒無法完成。
人員培訓就是個難關。
好在江宇知道手機這東西一旦賣起來,那銷量就不是一百萬二百萬萬能擋住的,都是千萬部的銷量。
因此,威來從九五年第一部手機問世開始,就在不斷地擴充產能。
就算廠房建造不夠用,但是人員卻可以提前培訓。
威來從去年開始就在東河市招收了大批的下崗工人,在威來電子進行分批的培訓。
到現在已經培訓大概有五千多人。
但是因為產能沒有那麼大的需求,再加上在東河市內買的那些廠房沒有改造好。
這些員工還沒有上班。
展覽會結束,這些廠房才收拾出了一部分。
有一部分就利用一部分,搬遷走的鋼廠是第一批利用的廠址。
鋼廠剛遷走的時候,江宇還準備在這裡開發商業樓,然後賺一筆。
辛虧房地產市場剛開放的時候,有些政策法規都不健全,誰也不敢亂批,這地方就閒置了一段時間。
後期開始培訓手機員工的時候,他才想到這些培訓城鎮員工,家都在城鎮裡住,有些企業還是放在城市裡,或城市周圍方便這些員工上班。
於是,鋼廠就按照廠房的標準進行了一番收拾。
現在還真就用上了。
鋼廠的面積是非常大的,一下子就消耗了三千人進去,成了可以年產三百萬部手機的企業。
威來本部可以年產200萬部,加上這裡的300萬部,也就堪堪解決了海外的訂單。
但是國內的需求又沒有影兒了。
這還是不夠。
不過培訓過的員工還有兩千多人在等廠房。
下個月就可以投入使用,到時候產能就能夠持平了。
只是國內的訂單也比去年過了上百萬部。
渤海的訂單都轉移到了威來的名下。
你沒有威來的商標了,自然顧客也就轉移了,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現實。
渤海市新來的市長在穩固了自己的工作,對全市企業摸底的時候才發現渤海電子的問題。
渤海電子之所以會引起他的注意,是因為渤海是全國唯二能造國產手機的企業之一。
在九七年能自己製造手機那是絕對牛比的,自然會引起領導的重視。
去年生產銷售了近百萬臺手機的渤海電子今年上半年虧損了,這是一個非常讓人意外的事情。
這個時候你造手機的虧損了,你還想不想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