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江宇是準備租用東河展館兩邊的偏樓來當臨時試驗室。

就在他從渤海回來準備落實的時候,張衝給他出了個主意。

威來電子在南尖山南面和碰頭店村交界地建成的手機廠可以暫時做科研部用。

威來電子在東山的手機部門剛安裝了一條五十萬臺的新裝配線。

下一條裝配線做出來沒有半年也差不多。

就是新裝配線做出來,東山這裡還可以放一條線。

這樣南尖山錢的新廠,一時半會兒沒有裝配線用,最低也得閒置一年。

拿來先當實驗部門用也不錯。

江宇感覺這個建議不錯,有錢不買半年閒,既然這產房要閒一年,先加以利用吧。

於是年前江宇就下單買光刻機和晶片的各種試驗儀器,單這些儀器的花費就超過五千萬元。

年後,嚴宏丘的兒子分出一個工程隊對這裡進行了小規模的改造。

這裡宿舍食堂都是現成的,也沒啥大的改造專案,待試驗儀器來了安裝除錯完就可以投入使用。

從元旦到年前,各行各業都是銷售最旺季節,威來品牌的手機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銷售了四十多萬部,幾乎佔到了全年手機銷量的五分之一。

當然這裡面有一半兒的銷量是屬於渤海電子的。

年後大部分的商品都將進入一個清淡的季節。

渤海電子年前重新註冊了一個渤海牌商標,年後新商標的手機也開始銷售了。

原本江宇是想連渤海電子的手機銷售都停掉。

手機可是威來的專利產品,渤海使用是屬於技術共享的結果。

不過這個決定終究沒有做出,只是停了手機的商標使用權。

渤海電子畢竟是一個有幾千人的企業,這些人總歸是要吃飯的。

在傳呼機已經日暮西山,利潤微薄的前提下,如果他把手機生產停掉,渤海電子基本就會陷入停頓之中。

那這些人的飯碗就成了問題。

出問題的是馮毅夫而不是這些職工。

因此他只停個商標,它們換個商標手機還是能接著賣出去的,畢竟手機市場裡雖然外國品牌部少,但它們的產品都是非常貴的,渤海降低些利潤還是有銷量的,只是銷量肯定大不如前。

事情的走向和江宇預料的一樣。

年後,換了商標的渤海手機出貨量果然大幅度降低,勉強能達到原來出貨量的四成。

只能透過降低售價維持訂單,到三月份,渤海電子的手機降價了五百元。

即便如此,銷量也僅勉強達到去年同期一半兒的水平。

這和江宇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他訂購的那些試驗儀器在三月一號前後分批到達,江宇就打電話給徐家樹和楊成邦,讓他們把人在渤海進行集結,威來這邊派車去接。

威來這邊派出了十五輛可以坐七十人的客車,把這些人全部接到了鳳窩堡村。

這些科研人員大部分都有家庭,他們家庭在這一年時間裡的善後工作,威來也成立了一個工作組,進行處理。

比如這些家庭孩子的上學問題老人的贍養問題都考慮在內,就是讓這些人在這一年裡安心地做科研。

當然這些員工的工作關係轉移也是關鍵,他們已經全體在渤海辦理的離職手續,回頭就和威來進行了簽約。

簽約後,他們就是威來的正式員工了。

這些來自大城市的人第一次來到了一個小山溝工作,一開始充滿了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