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來這款單缸汽油發動機達到要求標準的訊息,吳德林第一時就向江宇進行彙報。

有了發動機,也有了發電機,那麼就可以組裝曙光增成器了。

有了增程器,曙光的續航就能從現在的九十公路提高到二百公里。

如果用十二升的油箱,續航更是能達到270公里。

有這個續航力,只要不是跑遠道,在一定的圈子裡轉悠,上個班走了附近的親戚,根本就不用擔心有電沒電的問題,哪怕冬天也不用擔心。

這款發動機的研製成功,除了做曙光車的增程器外,江宇沒有再做它想。

雖然它他也動過做汽油三輪車的念頭,但一想威來既有柴油三輪車,又有電動三輪車。

再做一款汽油機的三輪車,這就有點兒吃飽了撐的。

也就把這個念頭放下了。

原計劃秋天要上市的威來皮卡,因為中間出了一點問題,被推遲到了年後發售。

九四年對於造車企業來說,算是一個多事之秋。

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的釋出,將促進汽車工業投資的機種和產業的重組,重點解決生產長點兒多,投資分散,審批專案亂重複引進低水平產品等問題。

這一條政策為很多想上馬汽車專案的中小企業設定了巨大的障礙。

同時對汽車產品實施國際上通行的認證制度,我已經認證合格的產品,不得銷售,進口和使用。

這條政策從根本上破除了各種改裝車拼裝車的無錫發展,也做了很多以此為生的小企業的後路。

威來的曙光就在這個範疇之內。

它倒不是改裝車,是屬於未經認證合格的產品,自然不得銷售和使用。

這個問題江宇也頭疼。

本來賣的好好的,這個政策一出,這車是賣還是不賣?

他還準備上增程呢!

不但曙光要危險,電摩也有不讓銷售的可能。

電摩也屬於未認證的產品。

看來暫時要避避風頭了,想起來就讓人頭疼。

他這發動機剛研究出來,一點效益產出不了,這不是浪費嗎!

江宇遇到了頭疼的事情,這一年幾位在幾十年後在車界叱吒風雲的人也在頭疼。

汪傳富迎來了人生第一個十字路口。

由於國企體制牽絆,他感覺無法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是回京城繼續搞科研,還是跳槽到其他企業繼續當高管,還是下海搞自己的企業,他陷入了猶豫之中。

當時,他在有色金屬研究院,並且是所內的副主任。

一個副處長的崗位卻有處長的實權。

去年,研究院和包鋼合作一個專案,要在深圳成立一家鎳氫電池製造公司,他被選中派往深圳負責籌建公司。

這時,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訊息,本子國出於環保考慮,將放棄傳統的鎳鎘電池產業。

汪傳富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機遇,如果能承接這個產業,就能賺到大錢。….於是,他向上級打報告,但是他的請示石沉大海。

於是,他陷入了苦悶之中。

他覺得再在體制裡待著,他的抱負將無法施展。

他要離開體制,但又猶豫不決。

同樣是九四年,長城引入液壓機和模具,建立了批次化生產流水線,其改裝轎車生產線直線上升,每月產量突破了100輛。

看到沒有,九四年的長城年產改裝轎車僅僅只有一千多輛。

雖然威來不生產改裝轎車,但是威來出的任何一款車,年產量都是以萬輛來計算的。

但是國家這個政策釋出,長城也遇到了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