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號,威來集團第二代農用四輪車下線了。

延續風菱的稱號,第二代農用四輪車被命名為風雲。

車長五點九米,核定載重一點五噸,485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五十八,最高時速六十八。

出廠價三萬四千元,零售價在三萬八九上下。

同時羅先來開始試驗同型別的高速貨車。

把485發動機換成493的,馬力提升到94馬力,基本滿足兩噸卡車的動力需求。

給風雲用的變速箱經過了微調整,裡面換了幾對不同比例的齒輪。

再就是駕駛室進行了一些變化,對這兩款車加以區別。

這款車的命名就不以風字打頭了,而是以雷字開頭,第一款高速車的名字叫雷鳴。

生產線基本和風雲生產線通用,但還是要有些小的變動修改。

威來的造車運動如火如荼,各種車輛彷彿雨後春筍般出現。

也就在羅先來試驗雷鳴的時候,他的得意門生黃成武開著一輛造型奇特的皮卡出現在江宇的面前。

“江總!這輛皮卡的樣車打造好了你要不要開一圈。”

與眼下國內皮卡車外觀就是一個卡車縮小版不同,這款皮卡車的外形就太亮眼了,從前臉看,比九十年代初期的轎車都好看。

就憑這外觀,它就能取得不錯的銷量。

江宇興致勃勃地上車。

雖然外觀已經採用了十年後走紅的車型,但是車內與後世的乘用型皮卡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塑膠的中控臺上只有錄音機和收音機。紡織物座椅一點也顯不出豪華。

也沒有電子落鎖,電子升降窗。

在江宇的眼裡實在是找不出什麼亮點。

但是,開起來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

發動機和變速箱也是採用自己家成熟的產品,就是風菱變速箱的縮小改動版,大部分零件都是通用的。

江宇開著皮卡從東山出發,直奔紅島,到了紅島又折回來,跑了大約十公里。

“不錯不錯!想不到你們弄的挺快呀,我以為你們還得過一年才能弄出來。”

當初江宇讓羅先來研發皮卡車,準備的就是在九四年做出樣車。

樣車做出測試考核什麼的最低也得一年,準備等九五年下半年上市。

到九六年的時候,皮卡車開始回暖,他們的皮卡正好趕上。

“咱們時間還很充足,慢慢試驗,發現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爭取把所有的問題都消滅在生產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