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一機部的支援,那時的汽車廠只要拿著介紹信,(本章未完!

第八百二十章 還有備胎

去北二汽幾乎都能拿到130的圖紙。

鄭輕廠也是靠這張圖紙緩過勁兒的。

起碼在省內做到了供不應求。

截止到七九年,一共生產了一千四百七十輛車。

四年時間生產了不到一千五百輛車,可見手工造車是多麼的遲緩。

但是好景不長。

到了八零年下半年,它們的車和底盤銷量急轉直下,明明供不應求的東西突然就不行了。

鄭輕廠就陷入了產品積壓,生產停滯,入不敷出者境地。

接下來的兩年,連續虧損,累積虧損了將近600萬元。

成了ZZ市頭號虧損大戶。

原因很好理解。

正是因為BJ130的圖紙誰都能得到,在發動機外部採購的條件下,只要有了圖紙,這種製造工藝並不複雜的落後汽車,生產起來還真沒啥難度。

豫省很多企業在70年代末期都拿到了圖紙,隨著八十年代汽車製造統購統銷制度的鬆動。

這些原本不在計劃體制內的小企業,心思活泛了。

於是,製造輕卡的企業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爐。

僅鄭州地區就有幾十家。

這些小企業的低價版車型和底盤兒,對鄭輕廠這種高價車型是個致命的打擊。

鄭輕廠不得不進行改變。

它們砍掉了九個分廠中的六個,分流了兩千多名工人。

選出了新廠長,收編了十多家搶飯碗的汽車修配廠。

然後根據原來車型推出了雙排座客貨兩用車,後又和東風合作推出了三噸輕卡,總算穩住了陣腳。

到九一年的時候,鄭輕廠單班已經有一萬臺的產能了。

不過他們生產的這款東風1060雖然銷量不錯,但整體的技術含量依舊不高,熱銷後依然會有巨大的危機。

這方面已經有經驗的鄭輕廠防患於未然,積極為企業在遇到危機前尋找應對之策。

只是他們的路走劈叉了。

正常的情況下,他們應該研發新車型,以適應國內市場的需求。

但是它們卻跟著國內當時的合資熱潮,在九三年春天和日產豬是會社合資成立了鄭州日產。

它們剛剛經歷了廠區改擴建,還欠著銀行的貸款,哪裡還有資金和對方合資。

因此要想建廠就得借錢。

於是,鄭輕廠就把自己抵押給了華信集團和工商銀行。

日產在合資的時候也沒有充足的資金,因此帶來了泰國小朋友三友機器製造有限公司。

於是,這個背景複雜的企業就在這種混亂的狀態下成立了。

第八百二十章 還有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