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來的化工廠二期建設在入秋時節竣工。

原本是要在原化工廠附近擴建,但考慮到汙染的問題,這個廠址最終選在了遠離人群居住的北尖山東北叫,煙水河上游的西河邊。

河對面就是沙塗鄉的勢力範圍。

還建設了當時最先進的汙水裝置。

化工廠怎麼可能少了汙水處理裝置。

否則汙水直接倒進煙水河不汙染了整條河嗎。

這套進口汙水裝置就花了幾百萬元,而且還是米元。

據說處理完的汙水可以直接飲用,而且處理剩下的物質還可以提取一些化學元素,甚至還能合成化肥。

能不能合成化肥江宇沒當回事兒,就是能合成出那麼三噸兩噸的化肥,有個毛用。

能把汙水處理乾淨,目的就達到了。

這個化工廠算上汙水處理站,總投資在三億六千萬元。

這是江宇重生一來最大的一筆投資。

這個化工廠如果投產,按規模算在國內應該算是一個接近中型的化工企業。

和國家那些幾十億上百億的化工企業沒法比,但是供應自己集團使用還是綽綽有餘。

化工廠在煙水河邊依山而建,從地處到高處有三個臺階。

山腳下是佔地面積兩萬平的新生產車間,再往上海拔升高十幾米的一個緩坡上,是另一個佔地面積三千五百平的另一個生產車間。

原來老化工廠集體轉移到了這裡。

再往上海拔再升高十幾米的最高的緩坡上,這是一棟佔地一千八百平,建築面積一千二平的三層樓。

這裡是化工廠的科研基地。

這裡主要進行各種化工材料的研究。

每年江宇在這棟大樓裡投入的科研經費超過1000萬元,而且以後還會逐年加大。

別看江宇一年賺的錢多,但是花的也多。

各個行業上的投資額,哪一年綜合到一起,都是以億元進行計算的。

化工廠的員工數量在威來集團裡僅次於農機廠的員工數量。

所有人員加在一起有一千五百多人。

在距離這個化工廠往西三百米的山坳裡,建有他們的生活基地,也是十幾棟樓的規模。

嚴宏丘這王八這些年在他手裡應該掙下上億的資產了。

這貨冬天一身舊軍大衣,夏天一身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