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呀!這邊米國人剛研究出了影象壓縮處理晶片,他已經談好了,怕高的華裔老總和他合作,是不可能再把晶片給別人的。

那麼威來是從哪裡弄到了這塊晶片?

再說就是有了晶片,它們也未必會做出這種影碟機。

它們又是如何做出來的?

就算蔣萬明不願意相信,但威來做出影碟機已是不爭的事實。

人家都做出來開始商品化了,說明他這兩個月所做的一切都白費工了。

蔣萬明不甘心的一夜沒睡好覺。

第二天他就到商場去尋找這款影碟機,不管多少錢他都要買一臺,回來拆開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機關。

但遺憾的是商場裡並沒有這種產品。

威來的影碟機顯然不可能這麼快來到南方。

而且1:30會兒也到不了南方。

既然威來的影碟機短時間不能發到南方來,那自己北上總可以了吧!

蔣萬明一刻也坐不住了,他向單位請了假,他要到東北去看看這個威來影碟機,它們是用什麼辦法把影碟機制造出來的。

江宇並不知道他的影碟機讓一個人徹夜難眠。

在廣告在央視播出的當晚,他和劉傳明通了電話,告訴他製作一批演出用的音箱。

今年夏天,大街上明顯會出現無數的街頭卡拉OK,那些家庭用的音箱是真的不適合在大街上擺放。

屋裡因為空間封閉,放音響的時候總是有一些迴音,因此一般的音箱在屋裡放著音色都是不錯的。

但是放到大街上缺少了迴音的加持,家庭用的音箱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主要原因是家庭用的音箱喇叭普遍較小,基本都是六寸八寸的喇叭。

這種規格的低音喇叭在空曠的地方,根本就產生不了大的空氣震動。

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太好的音響效果。

在大街上使用的音箱,就算不用舞臺上最低十五寸喇叭的規格,但低音喇叭最低也要用十寸以上的,這樣才能推動更多的空氣震動,達到合適的音響效果。

劉傳明不敢怠慢,立刻就對這種舞臺用音箱進行了研發,很快就推出了十二寸和十五寸兩種規格喇叭的音箱。

放到大街上一試,果然不同凡響。

劉傳明和他企業的技術員廢寢忘食,僅僅用兩天就把音箱研發並製作出了第一批,連夜就把產品送到鳳窩堡來了。

在影碟機的廣告在央視播出後的第二天,鳳窩堡村第一家室外卡拉OK娛樂活動開始了。

鳳窩堡的大街上第一家卡拉OK出現了。

崔嬸就是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崔嬸在黃嶺村已經經營了四年多了,從最初的拐筐賣饅頭包子,到擺個小攤賣些簡單的食物,發展到租攤位開小吃部。

今年,她把小吃部兌給了別人,盤下了嚴宏丘的酒店。

這說明這些年她確實是賺了一些錢。

嚴宏丘死皮賴臉地在江宇家南邊弄了個房場,也蓋了棟三層小樓。

最可氣的是竟然照著江宇的小樓樣式蓋的,裡面也上了地暖,安裝了塑鋼門窗。

這把江宇煩得不行,幾次恨不得用推土機給他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