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江宇的想法是頭一千臺影碟機狠狠地宰那些買回去拆卸廠商一刀。

但過後一尋思,第一刀宰了,第二刀怎麼辦?

你不能第一批影碟機賣一萬元一臺,回頭第二批就賣五千一臺,那不是把自己產品的聲譽給廢了嗎?

頭幾批影碟機就像上一世的萬燕一樣,就定價五千...

五千這個數字感覺不好,那市場定價就以四千九百九十為準。

你看,沒到五千吧!

出廠價四千塊錢,給代理商零售商留一些溢價空間。

今年就這麼賣了,等到明年再做小幅度的調整。

待其他廠商破解明白,準備仿製的時候,價格再做一次幅度較大的調整,讓影碟機的零售價穩定在三千塊左右。

上一世萬燕的第一批影碟機哪怕賣到五千,蔣萬明也沒賺幾個錢,因為前期的研發成本和部件成本太高了。

但是威來這邊就不一樣了,前期的研發成本就沒多少,或者根本就沒有。

都是江宇直接就把原理圖整出來了,根本就沒有設計摸索的階段,直接進入部件配置階段。

而且部件都是自己企業或者是關聯企業生產,部件的成本也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這樣下來,第一批的影碟機部件成本也僅僅一千五百多一點。

以四千塊錢的出廠價,還有兩千多的毛利。

如果影碟機能一下開啟市場,每售出一臺影碟機,有望獲得近兩千元的淨利。

因此威來的影碟機價格有很大的可控空間。

第二天江宇就和鄭大寶驅車來到了姜勇那個坐落在青山綠水旁的小廠。

從鄉級公路到他的小廠還有大約二里地的鄉村土路,坑坑窪窪的比較難走。

他們是開著那輛越野車來的,轎車走這條土路非拖底不可。

姜勇當初說要修修這條路江宇沒讓。

畢竟姜勇乾的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買賣,一旦有舉報的,就算本縣沒人來查,但若是市裡面下來呢?

這條路不好走還可以給他爭取轉移產品的時間,巴不得它難走一點。

越野車東搖西晃的來到了姜勇小廠的門前。

這個四合院的院子中央,堆積了不少塑膠盆,塑膠桶,還有一些塑膠凳子。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擺在這裡裝樣子的,十天八天才能走一次貨。

姜勇知道江宇來了,面帶喜色一直迎到大門口。

在大門口,江宇只是和姜勇寒暄了一下,走進了院子。

姜勇的小廠招的人不多,大概二三十個,基本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親戚。

大門口打更的是姜勇的老子,如果有陌生人來了,就是天王老子也別想過他這一關。

右廂房和正房自然是掛羊頭賣狗肉的那些製造塑膠盆塑膠凳子的裝置。

那些製作光碟的裝置則在外表不起眼的左廂房裡。

那些本子國的員工正在教姜勇家的那些親戚怎麼生產除錯機器。

江宇腦袋伸進去看了眼,就和姜勇來到傳達室後面的辦公室。

辦公室裡有一臺彩色電視機,有一臺威來牌VCD。

江宇給電視機和VCD接上電源,拉開抽屜,拿出幾張用小塑膠袋裝的光碟。

“我不是讓你做光碟盒了嗎?你這樣裝光碟可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