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廠今年的利潤大幅下滑,只賺到了一千多萬的利潤。

村裡的企業總利潤為兩億七千萬,這個資料比上一年雖然增加不少,但是也要看到一些出現苗頭的問題。

比如說箱包廠,一千好幾百人的企業,只創造出了一千多萬的利潤,這個有點不太行了。

箱包廠要做一些改變了。

按照這個利潤額度,鳳窩浦村民今年可用來分紅的錢有一億之多。

每戶能分到二十萬的樣子。

看完了村企業的報表後,江宇就看威來的資料。

威來盈利第一依然是鞋廠和服裝,這兩個專案今年創造了十五個億的利潤。

江宇揉了揉眼睛,好好看了看這個數值,生怕自己看錯了。

握草!今年單單只是這兩個專案就創造了超過去年整個威來集團的利潤。

看來這兩年在體育運動上花的上億元的廣告和贊助沒有白花,給他帶回來十幾倍的回報。

明年還是要加大這方面的贊助和廣告,這回報可是太豐厚了。

除了運動產品後,威來的其它產業就乏善可陳了。

因為都是內銷產品,利潤非常的有限。

比如一輛三千多元出廠的普通款三輪車,只能賺一千塊錢,哪怕這一年總廠和行臺合計賣出了十萬輛三輪車,利潤也不過才一個多億而已。

好在有其它豪華版的三輪車能多賺一點,三輪車的利潤勉強才達到了一億五千萬。

無縫鋼管的利潤倒是不菲,利潤在兩億元左右,那是因為他從毛子那邊能採購到便宜的原始材料,還趕上鋼材噌噌的漲價,否則別說兩個億,能賺五千萬就不錯了。

電動車因為上市的時間短,售出的數量有限,暫時只能算是收回了個投資,就不計算在內了。

微型車倒是蠻掙錢的,賣一臺能掙兩三千元,但是銷量有限,忽略不計。

而且這個專案馬上就不存在了。

反倒是已經單獨經驗的化工廠不聲不響地送來了一個驚喜,悄悄地實現了五千萬元的利潤。

化工廠除了向鞋廠和威來其它企業供應材料外,主要收入來源就是給鄉P管廠供應原材料。

它們給自己企業供應材料只記成本不計利潤,它們賺到的這些利潤都是來自P管廠。

我去!單是化工廠就從P管廠賺了五千萬的利潤,這個P管廠今年最低也實現了億元的利潤。

這錢什麼時候都開始用億來算計了?

今年集團的純收入是二十個億,好像也不是很多的樣子。

希望明年集團的收入能達到四十個億。

江宇定了一個小目標。

別看收入不少,但是花出去的也挺驚人的。

他現在一年四處拿出去贊助的錢就超過一億五千萬,明年可能還會更多。

這還僅僅是贊助的錢,投資的錢還不算在內。

已經開始投資的低速貨車廠,估計就要花出去近一個億,電子廠也得花個兩三千萬出去。

還有明年繼續開發的南崗剩餘的十二棟住宅區,那些東西暫時可是幹賠錢的。

怎麼也得幾百萬吧。

這樣一算,明年出去的錢這就快三個億了。

掙得多,花的自然也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