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包廠從正月初十開始單獨成立了一個車間,撤下了部分揹包生產的人員轉而開始生產小包。

江宇又給他們的男士包加了一樣公文包。

國外的男人,尤其是島國的公司職業上下班通常都拎一個樣子非常蠢的公文包。

這種包就是為這個群體準備的,不過江宇叮囑宋梅別生產太多。

這些包出廠進入銷售渠道後,一面市就得到了社會面的青睞。

尤其是女士包。

因為樣式和做工非常的精良,價格也十分的親民,而受到了華國開始包文化女士的熱烈歡迎。

到了正月二十,箱包廠第一個批次生產的一萬個各種樣式的小包竟然銷售一空。

白鳳跑到箱包廠,挑選了三個樣式的皮質拎包,作為自己的裝飾。

宋梅趁熱打鐵,乾脆就關停了所有揹包的生產,全部轉向小包的加工。

揹包的加工任務就全部轉移給了方樂和劉小燕。

至此,鳳窩浦村最早的產業之一揹包,徹底地退出了鳳窩浦的商業版圖。

宋梅還向江宇提出要停坐墊子的生產線,因為坐墊子的利潤非常低,一年才能賺個百八十萬的。

“這個現在可不能停,我找的坐墊子加工廠還沒開業呢,你們不但要再堅持兩個月,還要幫他們培訓人員,等他們開始加工,你們才能逐步停止坐墊子的生產。”

張山波四人組才剛開始啟動創業呢。

張山波、李慶顯、馬國光和呂長河四人租下了原碰頭店村供銷社的地盤。

碰頭店供銷分社就在崔家村,也在尖紅公路道邊,從鳳窩浦村去尖山鄉走大道必須經過碰頭店村供銷分社的門前。

這個分社比鳳窩浦村供銷分社多堅持了一年半的時間,在去年秋季也關門大吉了。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尖山鄉供銷社各個村的供銷分社陸陸續續地關門,到九六年的時候,只剩下公社總社還在苟延殘喘。

碰頭店村供銷社停業後,整個院子就處於閒置狀態,四人組就把它租了下來。

這個供銷社有十三間正房,八間東廂,六間西廂。

西廂房外到前面院牆還有三間廈子。

整個院子的面積在一千平左右,辦一個小廠應該夠了。

宋梅告訴他們要置辦什麼樣的裝置,招收多少員工。

正月十八那天過後,他們購置裝置的同時,也開始招收工人。

江宇在二月二十五號,抽空來到了這裡。

發小們開企業,他肯定得來看看,哪怕再忙。

今年春天他的事情是真的很多,多的他得使用備忘錄了。

“這供銷社裡的間隔是誰給你們改的?”

“嚴宏丘改的,他根據咱們鳳窩浦各個企業車間的改造經驗進行改造的,他說這是萬能改造法,適用於各種企業。”

淨特麼扯蛋!還有這種事情?

嚴宏丘也越來越老奸巨猾了,逮誰忽悠誰。

雖然心裡這麼想,但是嚴宏丘這個改造法也確實有可取之處。

“你們開始招人了嗎?”

“昨晚縣電視臺已經播出廣告了,明天就可能有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