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號,是江宇在渤海船廠訂造的兩千噸雜貨船交船的日子。

一艘船上,通常要有船長、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長,值班水手,輪機長,大管輪二管輪三管輪,電機員,值班機工,外加廚師等人。

但這是相對萬噸船和跑國際線來配置的。

像江宇這條噸位只有兩千噸,只跑國內近海甚至內河的船就不需要這麼多人了。

船長肯定是需要的,大副二副也得有,三副就可以省略了。

這艘船有兩個駕駛員完全夠用,沒必要三個駕駛員。

水手一人。

輪機部門,輪機長一人,大管輪二管輪各一人,機電員一人。

再配一個廚師。

江宇帶著招聘的就個船員在渤海船廠接收這條被命名為威來的貨船。

接收新船遠比接收一輛新車複雜的多,雖然這只是一艘只有兩千噸的小船,但接收的步驟也是一樣不能馬虎。

他們有兩天的時間在船廠瞭解這艘船。

輪機長帶著大管輪二管輪和機電員對輪機部門進行檢查,瞭解。

大副二副則瞭解船的駕駛方面的問題。

然後安按照船廠提供的一份試航專案進行各裝置的試驗。

大副二副的事情還算輕鬆,而輪機部的船員事情非常的多。

因為一艘船能不能航行,機械裝置運轉是非常重要的。

他們首先要從聲音進行判斷,主機在不同轉速下,主機,曲拐箱,齒輪箱,凸輪箱以及缸頭層有無異常聲響。

然後是洩露,檢查機械裝置有無漏氣,漏油,漏水及漏煙的地方。

第三是振動,主機一旦動車,很多管路及閥件應固定不到位,會產生震動。

這要進行全方位的檢查,上到煙窗,下到機場場底,錢到手間倉後到舵機艙,不放過任何一個地方。

最後就是檢查儀表,各種儀表是否正常。

江宇這回也算是船舶執行有了一些個瞭解。

這些程式都做完,船也就開始試航。

這個時候,江宇已經回東河了,接船和試航需要很多天的時間,他沒必要待在那裡。

試航完畢後,水手們把貨船開回東河。

這條航速只有十七節的船,也就三十公里的時速,還沒電動車跑的快。

從渤海跑到東河花了六個小時。

貨船回到東河後,就開始裝貨往南方發貨。

第一船隻裝了五百輛電動車。

截止到七月下旬高河和孟平已經發展出了五個銷售點,威來這邊拼船給他們鋪貨。

其中最早的臨邑黃家已經把首批鋪貨的五十輛電動車賣光了。

兩個月五十輛電動車,淨利潤兩萬五千元。

黃仁德認為這個買賣可以做。

第二批貨,他準備進一百輛。

而第二站趙娜家的銷量則不如黃家,畢竟潼南不是臨邑,沒有龐大的市場做依靠。

但兩個月的時間也銷售了一半兒的首批鋪貨。

竇慶勇思來想去,準備進軍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