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時風風菱採用的是480的發動機。

發動機是一輛車的核心,沒有發動機,其他什麼設計都等於零。

江宇思來想去,覺得造發動機的事情還是交給柴油機廠去做。

他們已經仿製出了功能不輸於原版的493發動機,再仿製一款485發動機問題也不大。

他們在山寨493發動機的時候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只要給他們一臺實機,他們仿製出來問題不大。

畢竟N485發動機在技術方面沒有493發動機那麼複雜。

他們研究出來了,也就等於威來研究出來了,威來只要有生產權就可以了。

發動機的事情就交給柴油機廠了。

指望這臺還沒影的發動機設計車不太現實,如果要設計載重一點五噸的車,還是用493發動機比較合適。

“先用493發動機,設計一輛滿載一點五噸的四輪農用車。”

羅先來拿著這張四輪運輸車的圖片,和江宇探討這輛車的設計指標。

整車長度就按照極限六米的限制,定為五點九九米,寬度兩米,軸距三米一。

整車重量不超過二點四噸,核定載重一點五噸。

發動機就是493,77馬力。

變速箱未定,時速暫時定在六十七公里。

全封閉駕駛室,座位排半。

六個輪胎,規格七五零減十六。

這輛車的外在引數就這麼制定下來了。

下一步就靠羅先來自己發揮了。

其實要造這麼一輛車江宇是有現成技術的,他完全可以採用崧遼輕卡採用那套現成的底牌技術,只要把變速箱改一下就可以了。

但江宇覺得還是讓羅先來發揮一下,看看他能不能自己鼓搗出變速箱和底牌。

在電子技術還沒怎麼介入的時代,八九十年代的變速箱和底盤也還沒運用到那麼多複雜的技術,江宇相信羅先來一定會搞成功的。

雖然羅先來接下了四輪農用車的研發,但是三輪車的工作他也沒扔下,在威來第一代三輪從上市三個月後。

威來小旋風的改款改進型也上市了,全封閉駕駛室款,和全封閉駕駛室自啟動款。

分別被命名為小旋風一型和二型。

這兩款車的出廠價分別是三千七百元和四千一百元。

不過這兩款車的生產數量並不多,每樣各生產了三十輛,放在停車場當樣車。

別看只比半封閉駕駛室的三輪車只貴了四百和八百元,但銷量的差別還是顯而易見的。

黃嶺村人後悔了。

這些有倆千燒的不知道自己姓什麼都傢伙開始蠢蠢欲動,要把自己手裡的三輪子處理掉,買帶全封閉駕駛室和自啟動的三輪車。

於是,他們買到手才三個月的三輪車就減價五百到一千出售了。

鳳窩堡村其他隊就買走了十幾輛。

還有一些乾脆就送給了外村的親戚。

這邊處理掉了舊三輪車,回頭就買新三輪車,就像倒騰玩兒一樣。

江宇在十一月二號收到最後一批二百噸的不鏽鋼材後,到今天十五號,兩個星期再也沒收到過不鏽鋼材。

往常鋼材基本一個星期到一次,中間沒有一點停頓。

這次兩個星期沒有接收到鋼材,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龍江封江了,一種是毛子關閉口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