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江宇就比較喜歡看沙漠治理一類的影片,像庫布齊,毛烏蘇等沙漠治理的影片看過很多。

所以,經過慢慢回憶,他終於回想起上一世的汪文標是怎麼治理沙漠了。

上一世的汪文標治理沙漠可是走了很多彎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錢財。

而今,有自己在這裡,這些彎路自然就不會出現了。

江宇要來紙和筆,刷刷刷寫下了一份綱領,然後遞給汪文標。

“拿著這份材料去找你們鄉的幹部,把這份材料給他們看看。”

汪文標接過江宇寫的材料,仔細觀看。

“修路?還真修路呀?”

“當然得修路,不修路你就是能曬出再多的鹽也運不出去。”

“可是你這計劃...修一條從鹽廠直通黃河邊的路?”

“對!既然要修路就修一條最簡便最短的路,反正從鹽場到黃河邊全是沙漠,不如就取個直線,修一條直通黃河邊的路,既省時還能省下不少錢。”

汪文標搖頭:“我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鄉親們和沙漠鬥爭了幾十年,這裡能不能修路我太清楚了,基本上沒多大指望。”

“那是你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而我知道怎麼樣能在沙漠裡栽出樹。”

上一次汪文標修這條路的時候,已經是十年後了。

這一世,江宇要把這個時間提前,哪怕不能提前十年,最低也要提前五年。

“但是通到黃河邊又怎樣?這裡又沒有大橋。”

八十年代的黃河上只有幾座大橋,而這附近只有烏海那裡有一座,那裡有個磴口車站,鹽場的鹽只能繞道到磴口,要繞道走三百多公里。

路途遙遠,運輸成本極其昂貴。

要節省時間和費用,就只有利用離鹽場最近的烏山站,只有修一條直通烏山站的直線公路。

但是過河的問題又出現了。

“沒有大橋,咱們自己想辦法過河,輪渡、攬渡、浮橋總有一個辦法能過河。”

八十年代後期一直到幾十年後,黃河上最簡單直接是過河方法就是浮橋。

用浮箱代替橋墩,浮箱上鋪木板就變成了橋,一般的汽車,卡車都可以透過。

但是這個橋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只能在夏秋兩季使用,春天黃河水比較喧鬧,使用不了,冬天結冰期也無法使用。

“這些過橋手段只能用一段時間,不能全年同行呀?”

“你一個年產2萬多噸的鹽場,還想啥全年通車?把這兩個季度抓住就可以了。”

兩萬噸鹽,抓住兩個季節運出去完全做得到。

汪文標思考了一陣,認為可行。

“明天沙塵暴停了,咱們兩個徒步去看看鹽場怎麼樣?起碼做到心中有數,只是不知道你現在還有沒有能力徒步穿越沙漠?”

要修路必須要實地考察一番,確定一下可能性,如果可以就可以請專業的勘探人員來畫下一條線路進行施工。

這一切都是以鹽場為中心才能展開,因此江宇第一時間要了解鹽場的情況。

“我?我應該沒有問題,雖然復員一年多了,但平時我的鍛鍊並沒有扔下,最重要的是我本身就是在這片沙漠里長大的,我有先天的優勢,我反倒擔心你,行不行?”

“呵呵!明天試一下,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