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明向江宇推薦了一個人。

“你這次招的這些軍人裡有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他叫魏俊生。”

“幹什麼的?”

“七級技工!”

江宇腿一軟,這怎麼還冒出七級技工了?這不可能。

“你確定?”

馬國明點頭:“我確定!他以前是兵工廠的,但是是什麼廠子的他不說。”

“不會吧!七級工匠怎麼可能回到地方?”

八十年代前,技術工人的等級制度分為八級,從一級工到八級工。

一級工到三級工為學徒和助手,基本上不能獨立完成工藝流程,只能完成輔助工作。

四級工到六級工,屬於中級技工,能獨立完成整套的工作流程。

再往上,七級工有熟練的技術,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

而作為頂級的八級工,那基本上就是技術工人的巔峰,一個企業裡機械方面的問題幾乎沒有他解決不了的,通常在企業技術方面擔任主管,就是在企業管理層中都擁有權威地位。

八十年代之前,八級技工是青年工人心目中的偶像。

但進入八十年代後,好像就是八三到八五年之間,管理部門將八級工制度改成了三級工制度:初級,中級,高階。

這是一個怎麼說都說不上成功的改革,首先待遇方面大大降級。

原來的八級工制度,每個級別之間的月工資都有十多塊錢的差距。

當時一級工月薪在三十元左右,而八級工則超過百元。

中級技工工資水平接近技術員,工程師,高階技工的收入水平接近或相當於總工和企業領導。

但在改成三級工制度後,原來的三級工待遇相當於以前的一級二級。

中級技工的待遇只相當於以前的四級,八級工匠的待遇也降了一級,變成了七級的待遇。

一個軍工廠裡的七級技工,基本不可能回到地方。

除非犯了錯誤,或者是自己要求,否則國家是肯定會留下的,在軍隊還允許經商的時期,這種高階技工就是人才。

“馬哥!你和他相比如何?”

“我?”馬國明搖頭

“和他相比,我只配在邊上給人家遞個扳手,我的水平也就在五六級中間晃悠,怎麼可能和一個七級工去比。”

“那麼他多大歲數?”

“三十二吧!”

三十二歲!那麼他復員的年份應該是七九或八零年,當兵的年齡在七五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