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哪裡需要就往哪兒搬(第1/2頁)
章節報錯
俗話說破家值萬貫,一個普通家庭搬家都需要幾天,別說一個千人規模的工廠。
鞋廠原來的搬遷計劃是二十號恢復生產,很快就被現實打臉。
塑膠製片廠搬遷完畢就已經是六號了,鞋廠這麼大個企業從搬遷到恢復生產,半個月的時間,那是天方夜譚。
就算有充足的運力,在運輸上不耽誤也沒用。
雖然員工們夜以繼日的工作,鞋廠復工也還是推遲到了四月一號,這比原來的計劃整整多出十天。
鞋廠復工這天的場面還是比較宏大的。
鄉領導全部蒞臨,輪番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然後,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在這種氣氛下江宇和鄉領導進行了剪彩儀式。
穆蓮枝為了鞋廠的新廠長,趙崇有擔任副廠長。
劉金生則被江宇調到了壓力鍋廠,接替楊建勇的位置,他已經年過五十,身體也不是說太好,估計幹不了幾年就該回家享清福了。
剪彩儀式完畢,穆蓮枝就指揮鞋廠正式復工。
而江宇則陪著鄉領導在尖山最好的飯店推杯換盞。
酒過三巡,小臉通紅的李邑說出了他的宏圖大略,要在十年內把尖山鄉打造成遼省第一鄉鎮。
江宇只是微笑不語。
這個目標有點大,不太好實現。
首先它需要有利的政策,強力的領導人,始終如一的堅持,一個或幾個龍頭企業。
威來現在算是尖山鄉的龍頭企業,但萬里長征也才走了第一步,下面要走的路還很長。
鞋廠這邊復工的同時,無縫鋼管裝置也安裝除錯完畢。
無縫鋼管的製造比焊接管的製造複雜太多。
不管是熱軋還是冷拔裝置和流程都複雜了很多,其中冷拔比熱軋還複雜的多。
江宇買來的這套二手裝置是熱軋裝置,也就是擠壓無縫鋼管。
它的流程是圓管坯經過加熱穿孔和三輥斜軋連軋後,再經過擠壓脫管定徑,最後經過冷卻矯直和探傷才算完成。
雖然當初楊建勇等幾個業務骨幹,跟著苔灣來的那些老師傅學會了各個步驟的操作,但那畢竟只是理論,落實到實踐方面就出現了問題。
好在江宇有先見之明,在這套裝置進行安裝的時候,就讓梁友達緊急又聯絡了這套裝置原廠家的老師傅,花高價把他們又請來了。
在楊建勇試驗性生產遇到困境的時候,這批江宇花了上百萬港幣請回的老師傅正好也來到了鳳窩堡。
既然老師傅們都到了,那些招聘來的新員工也該上崗了。
這些新員工其中一百五十人被分配到了未來的農用車廠,剩下的都分配到了無縫鋼管廠。
在無縫鋼管廠的院子裡,江宇和這些員工見面。
“集合!”江宇突然喊了一嗓子。
原本靠著牆壁或站或蹲或坐的員工,像被捅了馬蜂窩一樣一陣混亂。
畢竟他們都是在軍隊裡經過三年洗禮的人,雖然混亂了幾分鐘,但還是很快站成了一個方陣。
儘管這個方陣很不標準,和學校裡學生站著佇列沒什麼區別。
就算這樣,江宇已經表示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