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什麼時候回來?”

“他如果想回來,下個月十幾號左右就該回來了,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上旬是龍江的汛期,他們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沒有活兒幹。”

龍江汛期是註定要發水的,至於水發的是大是小,沒有什麼標準,某一年就大,某一年就小。

不管大小,龍江汛期還是挺洶湧的,汛期一到,江上基本的航運都會停止。

那時候吳忠勇和肖飛都會有近一個月清閒的時候。

“真的!”上一刻趙燕飛興高采烈,但下一秒就咬牙切齒。

“如果王八蛋不回來,看我怎麼收拾他。”

這個江宇就不摻和了。

穆蓮枝選擇的開業吉日是七月六號。

六號這天上午,平山鄉幹部在張延軍的帶領下,參加了新廠區的剪彩儀式。

上午八點五十,在鞭炮聲中進行了剪彩儀式。

新廠區的投入使用,讓用工人數上升到了九百多人。

平山鄉幾乎所有的適齡女青年,和部分男青年都被吸引到了這裡,解決了平山鄉大部分閒散勞動力。

在鞋廠工作的工人年收入已經超過兩千元,預計今年人均可以達到兩千六百元左右。

因為上次劉金生過來對生產線再一次升級,原來的產能加上新擴建的流水線,行臺分廠的日產量已經達到了一萬一千雙,待新工人手熟後還有一到兩千雙的增量。

這樣基本就滿足了華北地區的市場需求。

開業儀式完畢,江宇陪著張延軍等平山鄉領導在車間裡進行了視察。

看到工人們有條不紊的工作,張延軍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個鞋廠一年可以為平山鄉解決近千人的就業問題,給他們帶來二三百萬元的工資收入,同時也能給平山鄉創造幾十萬元的稅收,他自然有高興的理由。

行臺分廠的擴建工程開工後,江宇就離開這裡向西北出發。

兩天後他就出現在了杭錦旗客運站,坐上了開往鹽場的班車。

從去年夏天來過一次後,他有一年多沒有再來過這裡了。

他要看看汪文標把鹽場玩成什麼樣了。

通往鹽場的路已經暢通無阻了。

那條一到冬春就被風沙淹沒的公路周圍一片綠茵環繞。

這條公路兩邊已經長出了有幾十公分高的梭梭,沙棘,紅柳等喬木,把這條公路妥善地保護起來。

江宇在終點站下了車,向鹽場的人打聽汪文標的下落。

有人告訴他汪文標在鹽場北面正在治沙。

江宇就沿著鹽場村內的道路一路向北,最後來到了村子北出口。

出了村口,江宇就看見了一片寬度五十多米向北延伸的綠化帶。

江宇記得清清楚楚,去年他來的時候,這裡面可沒有這麼一條綠化帶。

汪文標這貨在弄通了那條通向外面的路以後,開始修通向北面的路了?

上一次他修這條路的時候,應該是八九年之後,這一世他倒是趕了個大早,提前這麼多年就開幹了。

江宇就沿著這片綠化帶往北,走出大概有三里地,就看到前面一支幾十人的隊伍,還有兩輛拉稻草的卡車。

汪文標正在帶著鹽場的女員工插草方格,在穩固住那條通道外面的公路後,他就把通向北面黃河對岸的烏山站的公路當做了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