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國內市場上藍海(第1/2頁)
章節報錯
鞋廠的問題必須要在他去廣交會之前處理,這樣他們以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在陽城逗老外玩。
吳鵬飛面對這一堆廢銅爛鐵,哭笑不得。
但是他還的把這些破銅爛鐵拉回去,你自己主張要收回鞋廠,自然你要處理完所有的事情。
用幾十年後網路上的一句話就是: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
威來本次送到廣交會的展品,除了鞋以外,還真是乏善可成。
拉桿箱還是以前的那一套,這回乾脆連樣式都沒換。
因為拉桿箱的市場基本已經穩定,而且有飽和的跡象。
江宇覺得沒有必要再做改變,今年秋天他準備推出對拉桿箱進行更新換代,推出純化學材料的拉桿箱。
所以,本屆廣交會拉桿箱好像就是去湊數的。
拉桿箱起碼還能湊個數,而壓力鍋他乾脆就沒帶。
他手裡的訂單現在只生產了六十多萬,連一半兒還沒完成,到下一屆廣交會的時候,能不能幹完都是未知,再接訂單怎麼玩?
所以,這次廣交會江宇這邊主要是送透明鞋底的運動鞋,和夏天要生產的涼鞋。
鞋廠現在能做透明鞋底了,自然要運用到涼鞋上。
今年夏天,鞋廠準備推出四個樣式的女涼鞋,和三個樣式的男涼鞋。
這些鞋都被送到了廣交會,準備用來忽悠外國人換外匯。
除了鞋之外,電器廠的開關和插排也被送到了廣交會。
為了湊數,江宇乾脆把方樂和劉小燕生產的箱包也送到廣交會來了。
於是,方樂和劉小燕這兩個小縣城的女人,也暈暈乎乎地跟著參加了一回廣交會。
在江宇準備啟程去廣交會的前夕。
劉金生從行臺回來了。
他去行臺升級流水線,前後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劉師傅!行臺那邊的流水線升級完了?”
“升級完了,現在行臺的日產量達到了八千多雙,如果新廠房再投入使用的話,產能基本就和咱們廠持平了。”
如果行臺那邊也能達到鳳窩堡鞋廠的水平,鞋業方面一年的產能就達到了一千多萬雙,內銷基本不成問題了,還有擴大出口的餘地。
四月十號,江宇帶著謝光彥、方樂和劉小燕,隨周長鎖動身去陽城。
前幾屆廣交會,江宇分別帶著劉金生、楊建勇、白鳳去了廣交會。
威來旗下企業只有謝光彥沒去過廣交會了,這一次江宇就把他帶上了。
方樂和劉小燕,這一年多的時間生產規模也是擴大了不少,都已經發展到有上百個機臺,上百名員工的企業。
不過國內也出現了不少做同款揹包的小型企業,這一領域也有內卷的現象出現了。
江宇準備把她們的產品打進國際市場,去掙老外的錢。
江宇第一次參加廣交會的時候,揹包是被他帶到公交會去過,而且還拿到了國外的訂單。
只不過隨著揹包被他剝離以後,就再也沒出現在廣交會上。
到達陽城後,江宇見到了遼省外貿廳的人,也見到了遼省一些參展企業的負責人。
最意外的是他見到了楊澤民。
“師傅!你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