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白給要不要(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然這個事情暫時還無法啟動,而江宇託張富貴聯絡的裝置還沒影兒,謝光彥還在鳳窩堡待著也就失去了意義。
現在就讓他帶徒弟吧好像不太是時機,江宇就讓再次來拿貨的謝吉峰把他老子帶回去了。
謝家姐妹已經在安山賣了一個月的鞋了,累積售出了八千多雙鞋,獲得利潤一萬五千元。
謝家姐妹五人每人都積攢下了三四千元的家底。
就一個多月的時間,竟然掙出了他們在企業工作五六年的薪水,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謝吉峰已經把欠毅哥的錢一把砍清,再也不用為那點兒高利貸提心吊膽了。
安山市也開始有小商販找謝吉峰拿貨了。
謝吉峰一雙鞋加四五毛錢就批給小商販,所以這次來提貨,謝吉峰要的貨就超過三千雙。
這讓製鞋車間的產能出現了問題。
此時,蔣志強在松陽平均一天的銷售量在八百雙左右,韓國祥在渤海平均一天需要五六百雙。
就他倆基本就佔據了製鞋車間的日產量,方樂和姚閒文一天賣個三百二百雙都不算在內。
現在又多了一個謝吉峰。
製鞋車間一天的產能只有一千五百雙左右,這根本滿足不了代理商的胃口。
製鞋車間的產能還的擴大。
而且公社皮革廠元旦就要正式生產了,他也準備設計一下皮革面的鞋了。
這樣就更需要有更廣闊的空間來施展。
做皮革面的鞋,另一個問題也就跟著浮現出來了。
以前做膠鞋不需要什麼專業設計人員,差不多就行了,反正都是幹活穿的鞋,沒那麼多講究。
耐磨抗造就可以了。
但以後要做一些上檔次的鞋,要求這麼簡單就說不過去了。
這就涉及到一個專業方面人才的問題。
但是現在要找這方面的人才,江宇覺得還不如自己培養,因為根本找不到。
也就南方圃田錦江那一代有給老外做加工的,就是那裡有專業技術人員,他也未必能找來。
那就只能暫時自己摸索了。
他準備選些頭腦靈活,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組成一個研究部門,專門研究和鞋有關的事情。
笨鳥先飛。
從現在做起,沒有師傅就自己摸索,就是爬十年也能爬出一些成績的。
不過這都不是眼下要急切解決的問題。眼下需要解決的是製鞋車間的產能。
但是短時間內既沒有場地,也沒有人員,要解決產能的問題,怎麼解決?
江宇思來想去,最後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剝離箱包車間。
“二叔!您不是老想幹點事業嗎?您那個做刀閘的廠子一時半會兒也開不起來,起碼今年是沒啥希望了。不如這樣吧,我把箱包給大隊,您看怎麼樣?”
李金友一時沒明白:“你的意思是把鞋廠裡的箱包專案給大隊?”
江宇點頭:“白給你要不要?”
“白給?”
“箱包那一套裝置帶員工全部轉給集體,當然也不全是白送的,廠裡儲存的原材料我還是要收成本。箱包這一塊我也是投了不少錢的,我只要箱包生產利潤的百分之十,三年後這個比例下降到百分之五,再過三年,這條協議取消,箱包廠就是徹底的大隊企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