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需要多少貸款?”

“我們經過計算,買裝置建廠房,這兩個企業要正式投產的有不少於七百萬的貸款!”

紙箱和方便袋投資不算太大,但是皮革廠的投資就有些可觀了。

單買裝置,這三個廠就得有不少於三百萬的投資,再加上購買原材料,以及預留週轉資金,七百萬這個數目並算太多。

這個數字趙春平認為說的過去。

“一下投資三個廠會不會太多了,小心貪多嚼不爛。”

“我們這些廠子投資都不是拍著腦袋瞎決定的,基本都是圍繞鞋廠建設的,皮革是為鞋廠將來做鞋建設的,紙殼箱子和方便袋鞋廠也會用一部分。”

“你們這是以鞋廠為龍頭,進行的供應鏈產業化服務,好!這個思路好,希望鞋廠能越做越大,帶動更多的鞋業加入這個供應鏈來,那你們想要什麼優惠政策?”

“當然是稅收方面的政策,最好能給我們前三年的免稅政策,這樣我們開局就不會有資金方面的緊張問題出現了。”

“這個...回去需要研究!等我回去就研究,爭取儘量快速地解決你們的問題。”

趙春平沒有答應,但也沒把話說死。

趙春平轉向江宇:“小江!你們廠子恢復生產了沒有?”

“昨天下午,針織廠那邊把原材料送來了,我們今天早晨全面恢復生產了。”

“要抓緊生產,保質保量的完成外商的訂單。”

“趙縣長!您放心!我們保證會保質保量的完成外商的訂單。”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孫明理大談尖山公社美好前景的時間。

江宇把它解釋為畫大餅運動。

大餅一直畫到中午,然後在尖山公社的飯店吃了一頓‘便飯’。

吃完飯,一行人馬不停蹄地來到了鳳窩堡村河溪村,開始對威來鞋業的視察。

這種場合村幹部是一定要在場的,李金友全程陪同。

趙春平站在威來鞋業大門口,看著大門柱的那塊牌子皺眉。

“這牌子是不是你們自己寫的?字型倒是過得去,但是這牌子也太差勁了,一看就是隨便找塊木板寫的,要是外商來了,看到你們這個牌子還不倒了胃口!”

自從鞋廠改名叫威來後,江宇也沒正八經地做個牌子,就是讓黃嶺村的姚文慶找了塊木板隨便寫了這麼個牌子就立這兒了。

“這個我們馬上做一個專業的門牌。”先答應著再說,至於會不會重做這不重要。

走進鞋廠大門,趙春平發出一聲感慨:“這個院子不小哇,怕是有十多畝地吧?”

這個院子現在的標準面積是五千八百平,還不到十畝地面積。

趙春平首先參觀了製鞋車間,和製鞋車間主任趙崇有握手並親切交談,詢問了製鞋車間的生產情況。

興致勃勃地看了鞋廠將要新生產的冬季棉鞋的效果圖,還提了一些建議。

隨後又到坎上的箱包車間進行了參觀。

“你們企業有多少員工?”從箱包車間出來,在去往拉桿箱車間的路上,趙春平問。

“所有員工劃拉在一起有一千零六十八人,我們馬上還要招一百多人,那樣就有一千二百多人。”

江宇如實回答。

“這些人都是附近的農民?”

“都是附近的農民,其中八成是本大隊的人,餘下是相鄰幾個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