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也是這麼認為,有吳鵬飛在,這事兒還真不好說。”

“盡人事聽天命吧。”

展示會進行了一天不到就結束了。

評審員回去還要進行一些評估,三天後才能出來準確的結果。

江宇把產品帶回去,在家裡等訊息。

關秉忠的擔心不無道理,三天後,江宇接到了暫時會發來的商品最終評定通知書。

你廠產品不符合參加廣交會的標準。

就這麼一句話。

這個結果雖然也在意料之中,但也讓他的腦袋有點兒嗡嗡的。

他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的心情穩定下來,然後打電話問關秉忠,最後中標的是哪家企業?

關秉忠在城市裡住,訊息自然比他靈通。

關秉忠告訴他,最後中標的是東河縣一家編織廠。

東河北部荷榮鄉有一座建於六十年代的水庫,是東河縣面積最大的水庫。

水庫四周盛產柳樹,這裡的人平時就靠編筐窩簍貼補家用,不知不覺竟然有了上百年的歷史,在東河享有盛譽。

改開後,農民們放開手腳,把柳編當成本土的支柱產業,他們的產品已經遠銷周圍縣市。

但即便這樣,他們也沒有去廣交會的想法,是荷榮鄉幹部讓他們來碰運氣,不想竟然一舉中標。

評審團最後選定荷榮柳編去廣交會,也不是拍著屁股隨便兒決定的。

他們經過協商,一致認為東河縣的輕工產品拿到廣交會也沒有什麼優勢,去了也等於是白去,東河有沒有什麼自然資源?

不如就讓柳編去闖闖運氣,說不定外國人就喜歡呢!

雖然這玩意兒賣不了幾個錢,但還是有希望拿到訂單的。

荷榮鄉柳編廠就這麼榮幸的中標了。

荷榮鄉的柳編在江宇的腦袋裡還有印象,展示會那天他還在柳邊廠的展臺停留過幾分鐘,看過他們展出的產品。

說實話,他們的產品江宇不認為在廣交會上能拿到老外的訂單。

江宇用手指敲著桌子,陷入沉思。

“廠長!咱們的箱子被刷下來了。”劉金生見江宇的精神不太好,基本上也就猜出了事情的結果。

江宇點點頭:“沒被選上。”

“那誰被選去參加廣交會了?”

“荷榮鄉的柳編廠。”

“啊!就是土籃子也能參加廣交會?老外不可能買那種東西,他們買土籃子幹啥?”

土籃子就是那種帶個彎梁的土筐,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

劉金生對柳編的印象還停留在土籃子上面。

畢竟他見過最多的柳編制品,就是這種土筐,他自己家就有五六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