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乾的怎麼樣?”

蔣志強上次拿包後,這還是第一次來。

“鞋和包都賣的差不多了,家裡基本沒多少貨了。”

“一開始另外的多,這兩天有幾個商販從我這裡拿貨,基本上都批發了,我準備放棄在南塔鞋市裡的攤位,專心做批發商。”

“你錯了!你就是專心做批發商,也不應該放棄南塔鞋市裡的攤位。”

“我可以在家搞批發呀,這樣不還可以省下攤位費和管理費的嗎?”

“一開始是這樣的,但將來如果南塔市場全部變成了批發市場,商販們到來,在市場裡就能把貨採購齊了,他們還會到你家去拿貨嗎?”

“可是我家離南塔並不遠啊!”

“這不是遠不遠的問題,是方不方便的問題,如果不方便的時候,五里地他也會走,如果拿貨方便了,多一步,他們都不會走。我勸你還是把那個攤位保留著,哪怕暫時不用,可以轉租給別人,將來想用的時候再收回來。”

“這樣也行!”

“這次來準備拿多少貨?”

“拿兩萬塊錢的貨。”

到目前為止,蔣志強是鞋廠最大的客戶。

“這次貨拿的不少啊。”

“這回來了一個長村的客戶,他看上了鞋,準備帶一些回去賣,他自己就要了五百雙!”

“五百雙鞋可不輕快,他用火車運回去?”

“他是個運輸戶,自己有臺破解放,往松陽送些汽車配件什麼的,回去當捎拉回去讓他老婆賣的。”

自己有車那就方便了。

“小江!你說我自己買一臺車,從松陽到你這裡拉貨,合算不?”

“這你得看從哪方面,如果從方便靈活的角度來說,自己養車就合算了,什麼時候想用就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但如果從經濟方面考慮,就沒啥意思了,一點兒都不合算,從松陽到東河五百多里,來回就是一千里,燒油就得一百二十斤左右,這還只是小車,要是解放就得二百四五十斤油,燒油也得個百八十的,還有車的磨損錢,僱司機的錢,錢一點沒省下還賺個鬧心!”

主要是八十年代,國內沒有質量過關的輕卡可供選擇。

你總不能去買一臺解放車吧,那可費老油了。

“聽你這麼一說,我還是做便宜車吧。”

“我們廠今天上午下了一款新式的鞋,整不整點兒回去賣一賣?”

“啊?你們又出新鞋了?”

“我們的新鞋有的是,想出的話,天天都能出新式樣的鞋。”

“看看!覺得行就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