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嶺村的村民當真到機械廠去買粉碎機,江宇相信安明海是一定會給個優惠的,最起碼給個出廠價還不成問題。

當然,這就不是他該操心的事情了,江宇相信這個廣告一出,安明海的粉碎機一定會迎來一個銷售的高峰期。

房子料備好了,翻新房子的申請也遞交上去了,瓦匠也預定好了,過了五一就動工,爭取在雨季到來之前上樑。

廣告之後,慣例是東河新聞。

東河縣電視臺成立於八五年,到現在滿打滿算還不到一年,一切都顯得十分的稚嫩,從播音員上就能看出來。

東河本地口音那是絕對不能當播音員的,電視臺這兩個播音員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找來的,那個女播音員還將就過得去,但那個男演員江宇看著就感覺蛋疼。

“...經過國務院批准,我縣成為沿海地區海產品養殖重點示範縣之一,從今年夏天開始國家將陸續投資x億元,在我縣沿海投資對蝦和扇貝養殖圈...”

這播音員說話鼻音重不說,竟然還有點兒大舌頭,這真心不能忍。

江宇認為自己上去注意發音說幾句,都比這播音員的普通話標準。

對於播音員的口語雖然不能忍,但對他今天播出的節目內容江宇倒是滿心歡喜,他想要的東西終於出來了。

第二天,江宇來到了村委會,向李金友提出修道的建議。

“修道?修什麼道?”李金友楞了。

“修從黃嶺村到縣道這段大概接近四里地的道。”

縣道從河溪村南邊經過,距離黃嶺村中間隔著河溪村和嶺東村,總長度將近四里地。

“啊!這好好的修什麼道呀?”會計白鳳老子白連傑問了一句。

“這條道馬上就會有大用處,每天要經過的拖拉機將超過百次,現在這條道根本無法承受這麼大的運載量,不修到時候會像泥潭醬缸一樣泥濘。”

“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拖拉機經過?往常年只有零星幾輛拖拉機走。”

“那是往常年,從今年開始,這條道會成為東河縣農村最繁忙的公路之一。”

“你小子又跑我這兒來吹牛逼了,就算修道,哪來的錢?村裡可沒有這筆資金的計劃,也沒有這筆資金。”

“錢的問題身上不用操心,我來解決,村上只要出人工就可以了,不是有義務工嗎?村上出義務工,修道的材料我來出。”

他貸那麼多款,其中就有修道的預算,當初他都計劃好了,暫時指望公家出資修道根本不現實,而這條道又必須的修,不修拖拉機一夏天就能把這條路毀掉。

沒了這條路,他的石頭沙子怎麼能拉出去?

“村上出義務工倒是沒問題,把各個村的小隊長召集起來,分配下去,讓他們回去號召就完事兒。”

“那就這麼定了,這條路有些硬實的路段下面的岩石不用修,但從嶺東到縣道這一段必須得修,每年春秋這段路都翻漿,還有這中間有兩條小溪也得修理。”

“你想修橋?”

江宇搖頭:“修橋是真的修不起,也未必能達到設計要求,我的想法是在這兩條溪流上修兩個水簸箕,就足以滿足通車要求了。”

水簸箕就是在道路的河流處,用水泥在河底做出一個類似簸箕的工程,水車都在簸箕上經過。

只要不是發大水,都可以通行。

雖然形式古老了一點,但起碼不會在河溝裡誤車。

“那道路你想怎麼修?按照什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