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還如往時,因循故套,等大明陷於滅頂之災,悔之晚矣。”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在場六人大受震動。

眼前的少年皇帝,看來真是有雄心,要做一番大事業。

馮夢龍甚至身體發抖起來,皇帝的話擊中了他心中積蓄已久的心結。

大明許多事情,其實就是壞在了洶湧氾濫的輿論之上。

被輿論裹挾,無論是皇帝,還是高官,還是平民,都顯得脆弱無力,如同狂風駭浪裡的小舟,不能自主。明知前面是絕路,卻也無法改變。

他的知己恩公熊廷弼,何等胸懷,何等才略,結果就是因為輿論掣肘,壯志未酬,最終死於非命。

皇帝的話喚起了他胸中壓抑已久的壯志。

他控制住身體的顫抖,捏緊了拳頭。

皇帝如此看重他,他拼卻一死,也要冒這個險。

凌濛初,陸雲龍等人,也臉上顯出激動之情。

張岱眼睛裡光芒一閃,為自己剛才生出畏縮之心有些羞愧,瞥了一眼馮夢龍,心想

“皇上看來是真下了大決心了,此是一大機會,自己不可退縮。這馮老先生前怕狼後怕虎,萬歲怎麼就看中他了。”

柳敬亭低頭若有所思,似乎是在盤算皇帝的話,對他意味著什麼。

朱由檢看著他們的表情,知道自己的話已經發生了一些效果,便繼續趁熱打鐵:

“諸位的顧慮,朕也知道。但朕自然也已經有所佈局。若是沒有把握,朕也不會貿然把六位放在火架子上烤。”

“輿論方面,朕已讓人初步去做,也收到不小成效。

“另外重整錦衣衛和京營之事,六位想必也已經聽說了。

“朕以為,在短時間能鎮住反對意見,已經足夠。只要六位得力,長時間內穩住輿論,讓民心為我所用,也大有可能。”

“朕的話,說到這裡,六位是否願意協助朕?”

“陛下既有此決心,老臣萬死不辭。”說這話的正是馮夢龍。

他這話說得斬釘截鐵,再沒有任何猶豫。

他都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大不了就是一死,還有什麼好顧慮的。

若是老來能做出一番轟轟烈烈事業,成為中興大明之臣,也不枉此生。

正如自己在老門生一篇中說的那樣:

“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他再次跪倒在地,眼含熱淚,神情卻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