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如今一些地方大旱,災民慘苦。邊兵缺餉,賣刀槍賣兒女,若是能把災區慘況,軍士苦楚也編成戲劇,讓無災之地的百姓士紳看了,動惻隱之心,捐糧捐銀,為朝廷分憂也是好的。”

張岱眼睛發亮,原來皇帝找自己是這個用意。

戲劇,確實是他的專長。

他家就養有專業戲班。

他自己編劇,指導演員演出,都是行家裡手。

皇帝找自己,那算是找對人了。

不過說起來,自己這樣一個大才子,被皇帝特地召見,卻只是讓自己做個戲班子頭領,未免還是有些失落。

朱由檢似乎看出了張岱的情緒,嘴角彎起一個弧度,說道:

“宗子不要以為這是小事。若做得好了,勝過十萬大軍。

“朕要你要管的不是一個戲班子,而是全國所有戲班子,都聽你指揮。朕打算在六部之外,新成立一個宣化部。”

“宣化部?”在場六人都驚呼。

六部之外新成立一個宣化部,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

皇帝還真是敢想!

“陛下是要微臣擔任這新建的宣化部尚書?”張岱眼睛裡閃動驚喜的光芒。

“那倒不是!”朱由檢微微一笑,“你擔任宣化部的左侍郎就可以了。主管戲劇之事。”

他覺得張岱在大局上比較糊塗,讓他做一個執行者可以。要主管一個部的話,還是不太行

“那這宣部尚書是誰來擔任?”張岱聽說尚書不是自己,微微有些失望。

朱由檢把視線投向了馮夢龍。

這個舉動說明了他的答案。

他心目中新組建的宣化部,首任尚書就是馮夢龍。

所有其他人都把目光齊刷刷投向馮夢龍。

馮夢龍見此情狀,心裡發慌,正思慮要說什麼話。

朱由檢已經開口了:

“馮先生,這宣部尚書,非你莫屬。”

“陛下!這萬萬不可。”馮夢龍急切道。看他惶急的表情,卻是真心推辭,而不是客套謙遜。

“這是為何?”朱由檢皺眉問。

“陛下,如今做官,豈由不從科舉出身的道理?”馮夢龍苦笑了一下。

他今年都已經五十五歲了,飽經冷暖,遍嘗辛酸,深知輿論險惡。、

不比張岱三十出頭,過得又始終是揮金如土的富貴日子,不知道被群起聲討的可怕。

馮夢龍明白自己這些人,不過是個秀才功名。

就是做個七品知縣,都會被恥笑,戳脊梁骨,說成是鑽營倖進的小人。

驟然從平民而成尚書,那更是做夢都不敢想的。

正經進士出身,那也沒有這麼飛速升遷的。

嘉靖年間,正兒八經是進士的張璁,想要入閣,都是千難萬難。

嘉靖皇帝費盡心機才辦到。

成為一部尚書不比進入內閣難度小,需要經過廷議會推,不能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馮夢龍看皇帝還在等他繼續解釋,嘆了口氣,道:

“國初時,還有例外提拔的。如今天下讀書人都是由秀才而舉人,由舉人而進士,一步步按資歷升遷做官。

“舉人做官都尚且矮人一等。若是秀才直接做官,我等只怕當不了一兩天的官,就被世人的唾沫水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