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京操制度,之所以難以推行持久。在於赴京操練的將官士兵,只有煩難勞苦,卻並無足夠的回報。尤其是文貴武賤的風氣之下,赴京操練,只是長途奔波去表演一番,對將士前途,卻並無任何好處。”

“若是全天下的將士都能把曾經加入過京營,視為最榮耀之經歷,則情形自然不同”

“臣建議可在國子監下建立軍校。

“在京營任職下層將官,三年期滿後,可優先進入國子監軍校。”

“軍校學成,且表現優秀者,走武職可為大將、為都督。轉為文職,可為尚書,可入內閣。”

“即便不入國子監軍校,有京營履歷的其他將官,也可規定升遷時優先考慮”

“有京營履歷的將官轉為文職,可更容易成為地方和朝廷主官。”

“有京營履歷計程車兵退役之後,有更好的職位安排。”

“京營軍士有更豐厚的軍餉。”

“如此種種規定之下,加入京營自然會成為地方軍隊爭搶的目標。”

“而且臣以為,營兵常駐京城,必須三年一換。將官有升遷轉調之望,士兵也有回鄉之日。若是一入京營,終身留駐,那終究會腐化。”

聽到這裡,朱由檢連連點頭,覺得閻應元說的,確實可行,道:

“三年一換甚好,只是若一下全換,容易騷動。京營三大營:五軍營、神樞營、神機營。每年換一個營,三年正好全部輪換。如遇有軍情徵調支援,也只需派出其中一營即可。三營互相制約,也可防止意外。”

閻應元點頭表示同意。隨即補充道:

“京營當為震懾四方的野戰之師。

“若是守城,可另設京城民軍,與京營分開訓練。守城之兵可用京城本地居民為兵。這需全面清查京城人口,理清職業,查清壯丁人數,打造登記簿冊。抽選壯丁,做守城訓練。

“若緊急時,民軍也可為京營後備。如此可為萬全之計。”

朱由檢看向閻應元的目光滿是欣賞之色:

“卿真是大才,清查人口之事,也確實緊要,不僅京城人口需清查,全大明人口都需清查。此事待朕和戶部商量後,必須推行!”

閻應元沉吟片刻之後又說道:

“還有火器一事,陛下也當留心。建虜最畏者,我大明之火器。

“戚少保曾言‘弓矢遠不如火器,命中不如鳥銃’

“若我大明能善用火器,剋制夷虜騎射,事半功倍。”

“但用火器需製作精良。

“器械不精,使用之時,反受其害。故戚少保又言‘火器不精不如無’”

朱由檢點頭道:“卿提醒的是,火器之事,朕也會想法解決。”

閻應元告辭後。

朱由檢略一思索,便想到了一個人。

前不久,浙江道御史汪起元上疏推薦畢懋良、畢懋康、餘懋衡、倪思輝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