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各地近況(第1/3頁)
章節報錯
宋應星對皇帝如此吃驚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畢竟這確實是前所未有之事。
說道:“陛下無須吃驚,臣和子珏自從得到這測量元氣之塵含量的辦法,便想到若是燃燒火燭,以及活物呼吸能讓空氣中的元氣之塵減少,那或許其他過程也可以有類似結果,於是將各種物事放在有元氣之塵的空氣中加熱,之後再測元氣之塵含量。同樣將其放在不含元氣之塵的空氣中加熱,事後再測。”
“之後,果然發現鐵、銅之類可雖不能燃燒,在氣中加熱,也可以減少元氣之塵含量,若放入鐵屑,銅屑則更明顯。而生成鐵鏽,銅鏽則比之前的分量有所加重,臣猜想必是空氣之中元氣之塵被攝入銅鐵之中所致。”
“臣素來患有痔瘡,昔日路過南直隸常熟縣時,遇見當地名醫繆希雍,從他處購得一罐紅粉霜以治痔瘡。聽繆希雍所言,這紅粉霜乃是以水銀煉製而成,醫家也是從道士煉丹那裡得來。臣心血來潮,便想試試這紅粉霜能否增減元氣之塵的含量。”
“於是便將紅粉霜置入容器隔間內,開啟連通,將其加熱,足夠時辰之後,斷開連通,再測大容器之內的元氣之塵含量,發現居然增加不少。再看原先的紅粉霜則大部分變為水銀。”
“臣由此斷定這紅粉霜必是水銀與元氣之塵化合而成。”
“臣又去醫館,購得更大量紅粉霜,所得效果更顯著。”
“臣便與子珏商議,若是加熱這紅粉霜可以釋出這元氣之塵,能否由此製得更純粹的元氣之塵?”
他說到這裡,看向薄珏。
薄珏補充:
“微臣聽得宋先生的發現,也大為驚喜,若能製得純粹的元氣之塵,不啻盤古開闢以來,前所未有之事。”
“臣為此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一法,這紅粉霜加熱後可變為水銀,若是將大量紅粉霜和水銀裝滿一瓶,倒扣於水銀池中,則此瓶中原本無雜氣。
“此瓶倒扣池中後,上端又有一閥,以細長玻璃管與一個裝滿水,倒扣在水中的玻璃瓶連通。
“再以透鏡聚光加熱瓶中紅粉霜,待瓶中上方出現氣體,便開啟閉閥,氣體順玻璃管進入水瓶。
“待水瓶中氣體注滿,封住玻璃瓶下方,從水中取出,則此瓶中所得就是較為純粹的元氣之塵了。”
“然後以此驗證,果然用此方法收集而來的氣中,火燭燃燒更熾烈明亮。以小鼠放入,也比同等容量的空氣瓶,存活更久。”
朱由檢聽到這裡,就知道他們確實製備了純度較高的氧氣。
這確實是一個劃時代的大發現,而且基本上是宋應星和薄珏兩人合作發現。
這個發現的關鍵並非來於自己的提示。
而恰恰是宋應星在中對提出空氣中有元氣之塵,動物呼吸才能存活的假說,以及空氣中有水神能促成與火質結合從而激發燃燒。
只要給他提供條件,讓他去設法驗證這兩個假說,就能導向發現氧氣。
而能製備出氧氣,也一點都不奇怪,並不像自己原本想的有多超越於這個時代的水平。
實際上中國的道教煉丹家已經反覆做過把水銀煉製成氧化汞,再把氧化汞加熱分解成水銀的事情。
古代煉丹家所說的丹砂,可以是指硫化汞,也可以是指氧化汞。
當強調只用水銀一味煉製還丹,不加入硫磺的時候,那所涉及的就只是氧化汞的分解與合成。
如葛洪說的“丹砂煉之成水銀,積變又成丹砂”
這裡的丹砂就是指氧化汞。
只不過煉丹家沒有考慮這個過程中釋放氣體的影響。
而宋應星結合他自己提出的理論,把煉丹家、煉藥家做過的事情重複一遍,很容易就能發現加熱氧化汞,能釋放出氧氣。”
再加上薄珏製備玻璃儀器的巧思,製備出氧氣來就是水到渠成。
不過水銀有毒,長期接觸的話,對身體會造成不容忽視的有害影響。
自己還是需要提醒一下薄珏和宋應星,他可不希望大明這兩個格理學人才因為水銀中毒而早逝。
於是先祝賀兩人道:
“兩位愛卿這項發現,可謂前無古人,可以銘刻青史,流傳千古而不朽。”
宋應星和薄珏聽到皇帝如此高度評價,也都喜笑顏開。
朱由檢繼續道:“不過兩位愛卿,這水銀乃是道家煉丹常用之物,朕看一些抨擊煉丹的書中,常說這水銀有毒,所煉丹藥人服之,不但不能長生,往往讓人暴斃。以後若要制煉這元氣之塵,可否不用這紅粉霜,改用他物?”
宋應星疑惑道:
“陛下說這水銀有毒,倒是不錯。但目下臣等只實驗成功用紅粉霜,卻不知道其他何物也能製出元氣之塵?”
朱由檢故意沉思了片刻,然後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