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在東林輿論的威懾下,他們不敢表現太積極。

現在這個顧慮被清除,頓時爆發出極大的熱情。

無數人報名爭搶進入地方各級課稅司、各級宣化司的名額、

當然真正能被選中者,也需要經過考試。

只不過這兩司考試側重的知識和能力,就不再只是四書五經了,而是要考算數會計,訊息收集、稅務條例知識、朝廷政策知識、還有辯論演講,甚至編劇作詞。

當然把四書五經中的抽象道理運用於這兩司的具體事務,也是要考的。

許多考了二十多年都還是老童生的人,透過這兩司的考試卻相當順利,當上九品甚至八品小官,將來若表現好,還有可能升遷到七品,乃至更往上。

他們實現了當官的夢想,不免“老”淚縱橫。

參加這種考試的人多了,許多有生意頭腦的江南書商自然也看到商機。

在通常應考科舉書之外,又聯絡一批應考過的童生和生員,根據課稅司、宣化司的考試內容製作應考書籍,發往全國各地,也賺了不少錢。

為了統計人口的需要,錢謙益又在以前黃冊編制人員的基礎上,上奏疏建議從朝廷到各地新建各級國計司,也招募童生和生員參加。

眼下這個國計司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調查統計各地實際人口數量,以及主要職業。

等這輪人口統計結束後。

以後人口統計,每十年進行一次。

至於十年中的其他時候,國計司也負責統計各地的產業情況,包括田地數量、產量,還有工匠製作物品種類和數量。

這樣各地訊息匯總後,對大明各地產業情況,生產能力,也有一個大概的掌握。

有了這些訊息,在戰爭之時,調集資源也更方便得力。

這國計司也負責各地地方誌的整理和編寫。

大明的各地地方誌編寫雖然從未間斷,但大多還是知縣牽頭,地方上的讀書人自發參與。

如今則可以由專人負責。

另外為重新發行大明寶鈔,錢謙益也已經讓凌濛初去聯絡胡正言和吳發祥。他們發明的餖版拱花刻印術,在印製新版寶鈔上大可以運用。

目前這兩人已經隨同一批江南的雕版高手匠人,動身前往京城。到了京城之後,就可以研究新版寶鈔的雕版技術。

初步預計,等一年之後,崇禎寶鈔就可以印製出來,發行全國。

那時候正好新政稅收也能收滿一年份額,所彙集的白銀數量,足以支撐寶鈔的幣值。

雖說即便沒有白銀支撐,直接用國家武力做威懾擔保,也可以發行寶鈔。

但畢竟大明寶鈔貶值兩百多年,大眾已經習慣於認為寶鈔如同廢紙。

沒有白銀做擔保,要推行寶鈔全靠武力強迫,阻力太大,花費也更大。

有白銀做擔保,則推行起來就容易得多。

等推行時間足夠長後,寶鈔已有足夠信譽,那時即便和白銀適度脫鉤,也未嘗不可。

江南各地訓練民兵的事情,也已經初步展開。

這個事情其實倒沒有太大阻力。

江南計程車子近幾十年來,本就有談武論兵的喜好,茅元儀就是一個代表。

連陳子龍、魏學濂等東林系風頭人物都是如此。

只是過去沒有經費,大多數人就是紙上談兵,最多個人練武練劍學技擊。

地方專門撥出經費,組織民兵訓練,自然就給有這些喜好的生員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這些事情,一件件討論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