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說沈世魁是逃跑了,只不過逃跑途中才被打死的。

這和建虜自己記載的戰況,朝鮮記載的戰況都完全相反。

明朝當時沒有其他的資訊來源,也就真相信了陳洪範的謊報。

對英勇不屈,殺敵到最後一刻,被俘後視死如歸的沈世魁,沒有給予任何表彰。

沈世魁的侄子沈志祥在陳洪範的排擠打壓下,又見叔父戰死殉國得不到公正待遇,自己也毫無出路,就一怒之下投了建虜。

結果建虜對沈志祥倒是非常重視,很快封他做續順公。

陳洪範的惡事遠不止於此,甲申後,他代表弘光朝廷和左懋第等一起出使北邊,結果很快就暗中投降清虜,當了明方使團中的奸細。勸說清虜把左懋第等忠於大明的使者扣留,就讓他一個人回去策反南明官將。

多爾袞聽了他的建議,陳洪範回去之後,也相當賣力,一有機會就勸明方將領官員投清,一直到勸潞王朱常淓投降。

此人卑鄙無恥,所起作用之惡劣,在漢奸中也不多見。

朱由檢最近正好在一份奏報中看到陳洪範的名字,得知此人現在正舒舒服服在南京當都督府僉事,提督大教場。

一想到陳洪範此人在歷史中的種種卑劣行徑,朱由檢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

對這種人,實在不能忍。

就派閻應元去處理此人。

不過既然是派閻應元特地去南京,那索性多處理幾個。

朱由檢又想到左光先。

這左光先讓朱由檢憤怒是因為崇禎十六年末到崇禎十七年初的浙江許都事件。

許都是浙江金華府生員,為人豪俠,喜研究兵事。

陳子龍和許都交好,勸說他如今天下多事,何不按戚繼光所傳兵法,在金華義烏招募一些勇士,訓練一番。萬一遇到事變,也可為國家出力。

許都也當真按照陳子龍的建議,聯絡地方豪傑,又招募一些部眾加以訓練。

但如此做法,自然會引起地方官的猜忌。

陳子龍等人也曾提議官府給許都一個名分,但一直沒有落實。

結果在許都葬母的時候,因為聚集人數多,縣官以許多聚眾變亂為名,要抓捕許都。

許都拒捕,佔據縣城,於是就釀成了變亂。

但許都本意不過是為大明效力,才自己招人募兵。

所以雖然很快佔領金華府一般的地域,但也並不當真殺傷官吏。

不殺人,不取民間一物。

在當時浙江巡按左光先的調集下,明軍來攻打時,許都等人也並沒有真正下決心抵抗,很快就退出了城市。

同時一直和故交陳子龍等人聯絡,討論招安之事。

在陳子龍擔保許都等主要首腦的安全之後,許多就很爽快答應遣散部眾,帶著六十人投降。

結果這左光先對陳子龍答應的條件完全不認賬,把許都在內的六十人全都殺了。

讓陳子龍成為背信棄義,出賣朋友的小人。

這已經是崇禎十七年初了。

可悲的是,在此之前,其實崇禎皇帝已經下令批准一些官員提議讓許都為朝廷效力的建議。

崇禎的批示還來得及傳到南方,結果許都就已經被左光先殺害了。

若是許都不死,本來當地可以有相對完備的抗清力量。

左光先這個敗類以殺人為己功,還洋洋自得。

在弘光朝廷曾經要就此事追究左光先這個敗類的罪責,左光先又畏罪而逃。

他把民間有血性,能組織武裝力量的人悍然殺掉,然後自己在滿清統治下安安穩穩當了順民,活到八十歲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