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哈廉苦笑,他知道當年薩爾滸之戰,其實是後金十萬對明軍七萬,還是有朝鮮軍隊的通風報信才獲勝的。雖然向外宣揚成是以少勝多,這隻能騙騙下層兵民,在上層將官間自欺欺人就不明智了。

不過現在城樓上,眾兵士面前,他也不好戳破,只得說道:

“父親,以少勝多,畢竟是沒辦法才做的,僥倖居多。現在汗的大軍未還,我等守住瀋陽即可。至於毛賊去掘我祖陵,那是毛賊作惡,必定觸怒上天,降下懲罰。父親何必受這激將之法。”

代善還要作態堅持要派軍出城和東江軍決一死戰,其他韃兵將領也紛紛勸阻代善。

就連也在城牆上的阿拜、湯古代等代善兄弟也苦勸。

代善終於無奈地嘆了一口長氣,說道:

“你們既不同意,我也無奈。此事等汗回來,卻怪不得我。”

薩哈廉心中嘀咕:

“原來父親這番作態,只是表演給眾人看,意思是並非他不想阻止東江軍的惡行,實在是眾人阻攔所致。萬一黃臺吉回來後對祖陵被掘之事降罪,找個理由開脫。”

薩哈廉覺得這純粹是多此一舉,叔父黃臺吉又不是傻瓜,不會不明白這樣的形勢下,保住盛京才是第一要緊事。

就算城中一萬兵都出去決戰,也未必能勝,那時祖陵照樣要被掘,還損兵丟城。

城下東江軍派人喊話結束後,果然在建虜眼皮底下,就開始分批撤兵,拆除營帳和樺皮屋。

城上眾韃將看得都心中發癢,按理這時候是出城突襲的好時機。

各種抵禦騎兵突襲的木柵、鹿角柞都在拆除中。

但東江軍大搖大擺的這麼幹,分明就是誘敵之計。

又也許是東江軍吃準城中後金軍隊不敢出來,所以這麼從容撤退,也帶有欺侮戲弄的意味。

真要是後一種可能,對一向驍勇跋扈的後金軍來說,也未免太過窩囊和羞恥。

連剛才勸阻代善的薩哈廉看了這情形,都有些狐疑不定。

他一時之間又想勸代善不妨派遣一軍出去殺殺看。

但又想剛才還在勸代善不要出戰,現在又說要出戰,未免有點自己打臉的味道。

終於還是不做聲。

其他韃子將官大概也有類似的考慮,也都不主動請戰、

代善瞪著眼睛看著城下,終於還是抑制住了派兵出去打一場的衝動。

穩妥為上。

無論如何主力不在的情況,不能輕易冒險。

就這樣,在建虜城中頭目和士兵的眼皮底下,圍在瀋陽城四周的近十萬人分批撤離。

半天之後,約莫下午申時三刻,代善在瀋陽城樓上,向四下瞭望檢視。

見圍城的明方軍民分成兩個方向而去。

大隊主力黑壓壓一群,朝東面偏北而去,沿途還有四下裡的遼民不斷拖家帶口加入隊伍中。

這個方向光以參與圍城的人數而論,大概在六萬五千人左右,在四周的民眾加入後,大概近十萬。

還有一隊人馬則是向南而去,大概有一萬多人。

代善心中疑惑,莫非這些東江軍真的就這麼撤離了。

往東面的主力,看方向是先往撫順走,然後再折轉東南往赫圖阿拉

撫順現在駐守的韃兵也不過兩千人而已,決計是擋不住如此多的東江兵。

等到瀋陽城四周已經看不見明軍蹤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