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如何對付黃臺吉親征鮮國(第2/4頁)
章節報錯
左翼軍由濟爾哈朗和豪格率領
右翼軍由黃臺吉親率,阿濟格輔助
後衛輜重由杜度、李永芳、石廷柱等率領
就在黃臺吉正式發兵的前一天,也就是十二月一日。
毛文龍帶著沈世魁、陳繼盛、曲承恩等將領親自來到義州城,為應對後金隨時可能發動的進攻做準備。
東江遠哨撥夜帶回來鄉胡四、張大頭二人,來到毛文龍面前。
胡四對毛文龍說道:
“小人在一個固山手下做僕役,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營內聽得真切,虜酋黃臺吉在十二月二日便要從瀋陽出發,親征鮮國。”
張大頭則道:“小的在通遠堡,前日親見那裡的頭目接到韃使命令,準備迎候虜酋大軍到來。”
後金得知鮮國被大明監護後,會在短時間內再次攻打鮮國,這在毛文龍的預料之中。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訓練準備,包括分配了朝廷運來的物資,向鮮國購買和借用武器。
東江十五萬兵基本做到人人都有了像樣兵器,不再只是杖頭插鐵,甚至赤手空拳。
如今的東江軍力,已經算是開鎮以來的最高點了。
只是除了三萬軍隊以前就經常執行戰鬥任務,有較強戰鬥力。
其他十二萬人,大部分都只接受了簡單訓練,說是兵,其實還是更接近難民。
當然,由於東江的特殊性,這些人本身也是在後金境內經過歷練,甚至有過搏殺建虜的經歷。
從戰鬥意志和吃苦能力來說,和內地的難民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比許多地方的明軍都要強。
在毛文龍來義州之前,毛有傑(耿仲明),耿仲裕,毛有功(李九成)就已經城內緊鑼密鼓佈置城防。
城中原本的鮮國軍民在去年年初,建虜侵入時,就被屠殺一空。
現在城中除了一萬東江軍之外,還有三萬人是後來從義州之外遷入的。
遷入進來的人中,也以遼東漢民居多。
按鮮國人的記載,遼東淪陷以來,從後金逃難出來的漢民,遍佈於朝鮮西部各道。所謂“西邊一帶,充塞殆遍。”
天啟六年十月,鮮國國王李倧給熹宗皇帝的奏疏裡甚至說,
“自昌義以南,安肅以北客居六七,主居三四”。
也就是朝鮮的昌城、義州以南,安州、肅川以北的地區,從後金逃出來的遼東難民佔據了人口的百分之六七十,朝鮮人只佔據百分之三四十。
李朝實錄天啟六年六月記載李朝實行號牌法,查核所得朝鮮成年男丁數字為二百二十六萬。
就算這個數字已經屬於完全統計所得的結果,按男丁和人口為一比三的比例,則目前朝鮮本國人口在六百七十八萬以上。
就算算昌義以南,安肅以北地區,朝鮮人口只有全部零頭不到,五十萬左右。
按國王李倧說的比例,這個地區的遼民也有將近百萬了。
考慮天啟後金侵朝殺戮,還有餓死的,此時散佈在朝鮮西部陸地上的遼東難民人口,可能也依舊高達五十萬之多。
這些人口能充分利用,當然是一筆很大的人力資源。
現在鮮國平安道西部幾個重要城市如龍川、義州、昌城、滿浦都已由東江軍把守。
守城器械、火藥、糧食都已儲備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