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氣節堅貞的沈世魁(第2/3頁)
章節報錯
《八旗通志》裡還有懲處攻島失利清軍將官的記載:
“以前進之水師失利,玉和不趨援論死。”
“致前隊失利,下法司議罪。”
這都說明清軍這場持續兩個多月的攻島戰,在有絕對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依舊相當狼狽,在前期甚至是吃了敗仗的。
最後是韃兵主力、三順王兵、朝鮮兵在車爾格、馬福塔、石廷柱統領督戰下,從皮島北面進攻。
三千韃兵精銳在鰲拜和凖塔率領下,從皮島西北面登陸,越過蛇浦後嶺偷襲島中。
朝鮮人記載:“島中腹背受敵,終日血戰,力盡。”
沈世魁領導毛文龍死後的東江,在歷經多次兵變,實力已經削弱到最低點的情況下,面對清軍的進攻,率領最後的東江殘餘軍力,以少戰多,仍舊能打得如此頑強。
他的能力在明朝當時的將領中已經是相當傑出了。
沈世魁氣節也可歌可泣。
他多次拒絕了清軍的勸降,始終堅定不移。
《崇禎實錄》記載“清兵五萬至鐵山招皮島總兵沈世魁,不聽”
《清實錄》裡建虜頭子黃臺吉說:“朕曩曾招沈世魁來歸,世魁不從,今安在哉?”
要知道在崇禎十年,清軍攻打皮島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已經被封王。
沈世魁在東江的地位遠在三人之上。
如果他當時投向建虜,封王是最基本的待遇。
但沈世魁卻毫不為所動。
不僅如此,沈世魁在可以有逃生機會的情況下,甘願主動放棄了逃生機會。
與皮島共存亡。
朝鮮國王李倧在會見參與皮島之戰的朝鮮官員林慶業時,詢問沈世魁情形
林慶業說:“都督使其妻子乘船避去而言曰:‘我則當死於此。’可知其以死自誓矣。”
過去一直仇視毛文龍、沈世魁,拼命醜化他們的國王李倧,也不得不感嘆地說:
“有逃生之路,而效死不去,中國可謂有人矣。”
沈世魁被清軍抓捕後,大義凜然,毫無懼色,寧死不屈。
朝鮮平安道兵使柳琳說:“世魁被執而來,不跪不拜,與馬伕大並踞,故即被害。”
朝鮮官員南斗瞻給國王李倧的報告裡,描述了更詳細的情形。
沈世魁被押解到韃子頭目馬伕大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