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的行人看這情形,便知道這三隊人多半是一路的。

不過也並不會覺得特別稀奇。

登州既是軍事重地,又是海商匯聚之地。

加之蓬萊海景,天下聞名,文人墨客也多有來此。

各色人等都會有。

來此的商人或觀光旅客,為了安全,也常常有家丁或者僱傭來的保鏢隨行。

尤其是遼東淪陷於建虜,難民從海路蜂擁逃到登州。

一些商人怕被搶劫,僱傭武人隨行護衛更是正常不過。

這些人裡,中間有一個穿著茄色褶袍的少年公子,胸前掛著一塊金墜飾。

面貌俊秀,氣度非凡。

卻正是便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他在午門樓舉行處決袁崇煥等犯官的儀式之後,第二天就跟著姜曰廣離開京城了。

朝中有周皇后坐鎮監國。

政事由陳仁錫、徐光啟、溫體仁、熊明遇等主持。

又有閻應元掌管錦衣衛和京營震懾。

他完全可以放心離開。

如果對這些人的能力和忠誠,不能信任的話。

那天下就沒有可以信任之人了。

國事改革的方向,他在大朝會上宣佈的十八條已經指明。

剩下的就是具體落實問題。

他相信以陳仁錫、徐光啟、溫體仁等人的聰明才智,有的是辦法。

此次去皮島視察,需要的船隻、糧餉、軍器都需要精心準備。

去的越快越好。

一行人除了姜曰廣和朱由檢外,還有汪汝淳、陸雲龍、張岱、柳敬亭。

汪汝淳從海路去過皮島,而且作為商人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處理各方面事情的能力極強。

帶著他,許多事情都便利。

帶著陸雲龍、張岱、柳敬亭三人,則是希望他們把一路行程上所見所聞獲得的資訊,都能利用起來。

將來創作各種宣傳題材,寫小說、寫傳、編劇本、說書都不缺乏素材。

尤其是這個張岱,歷史上他寫的東江,多是信口開河的臆測,這回讓他親自走一次,結果應該會不同。

他們扮成趕路商人。

一方面是躲開地方迎送的繁文縟節,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對民間的驚動騷擾。

另外有二十四名侍從營衛士護送,由錦衣衛侍從營指揮僉事張淵率領。

一行三十人,行進了五天,悄無聲息之間,已經進入登州府境內

但越是接近目的地,朱由檢眉頭皺得越緊。

這一路從京城到山東,所見地方景象,大多還好。

只要沒有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百姓還是安居樂業。

但進了登州府後,便經常看見三五成群蓬頭垢面,衣衫破爛的人在乞討。

這些人大多面目黧黑粗糙,瘦得皮包骨頭,似乎風一吹就會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