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自己帶頭走到邊上。

隨後那些還站著的官員都紛紛學樣,匯合到旁邊。

這樣廣場當中就全都是跪著的三百多人了。

朱由檢掃了一眼,意外地發現,跟著溫體仁走到旁邊的,竟然有詹事府少詹事錢謙益。

錢謙益是東林系的人,原本應該是劉宗周等人保持步調一致。

在歷史上更是和溫體仁鬥了一個你死我活。

現在居然跟著溫體仁走了?

這人果然是見機快的聰明人。

錢謙益也是貳臣傳中有名人。

不過朱由檢並沒有讓錦衣衛去調查他。

因為歷史上錢謙益表面投清後,仍舊做了許多策應南明抗清的地下工作。

而且錢謙益此人是真有學問,他在辨析歷史事實方面的能力是不錯的。

比起張岱、談遷這些只是蒐羅材料,而不會梳理辨析史事的人,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明中期以來流傳的許多醜化明太祖的材料,在錢謙益的辨析之下,其虛假性質才得以暴露。

比如《閒中今古錄》中說明初和尚見心因為作《應制詩》有“殊域”二字,“殊”字可以拆成“歹朱”觸犯朱元璋忌諱,從而被殺。又有說見心和尚的師父笑隱也連累被抓。

錢謙益經過考證後,則澄清說見心寫的《應制詩》就收錄在《皇明雅頌》,不存在因為寫這首詩觸怒朱元璋的事情。見心是因為被牽連在胡惟庸案件中而死,並不是文字獄。

至於笑隱則是元至正四年就死了,根本不可能被朱元璋抓起來。“俗語流傳,可為一笑也!”

錢謙益無論如何是有用之才,朱由檢還是希望留著的。

現在他居然能不隨大流,不跟從他的大部分東林好友一起抗議,倒也省得麻煩。

錢謙益雖然是東林系,但是和劉宗周這些方正剛硬的人又不同,他很會隨機應變。

至於現場官員的大部分人跪地抗議,自然也並沒有太出乎他的意料。

這是明朝官員對抗皇帝,百試不爽的伎倆了。

當年正德皇帝朱厚照要去江南巡視,眾多官諫阻,

南巡這種事情,在後世清廷的頭目而言,不過是簡單一句話。

就有無數奴才奉承順從。

還被傳為美談佳話。

但對明代的皇帝而言,卻是難如登天。

無數官員上疏反對朱厚照的決定。

一百零七個官員跪在午門五天。

不僅文官如此。

甚至本來有護衛皇帝之責的武官都加入其中。

金吾衛都指揮僉事張英甚至當場要用刀自殺死諫,要挾明武宗屈從。

明武宗先後廷杖一百四十六人,打死十一人。

但官員前仆後繼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