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王之臣的鬱悶(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那不過是當時還在官場,還想要做實事的官員都免不了的套話。
除了毛文龍這個鐵頭漢能硬是對魏忠賢隻字不提,此外的邊臣邊將還有誰能例外?
王之臣自問比起袁崇煥來,也並沒有格外討好魏忠賢。
袁崇煥不但多次主動肉麻阿諛魏忠賢。
甚至和閻鳴泰一起申請給魏忠賢立生祠之類的事情都幹了。
結果到頭來袁崇煥不算閹黨,反而他王之臣要歸入閹黨了?
這還有是非可言麼?
無非就是天啟七年,袁崇煥從遼東巡撫的位置上被換下來了。
而他王之臣還留在督師的位置上。
可袁崇煥被換下,那是因為他確實無能,不聽朝廷節制。
擅自派喇嘛給老奴弔喪,和後金私通談和都是大錯。
而不是因為他不討好魏忠賢。
王之臣想到和袁崇煥的矛盾,胸口就堵得很。
袁崇煥就是一個渾人。
僥倖守了寧遠兩天,就當成大功到處吹噓。
結果後面沒做一件人事。
和滿桂鬧成勢不兩立,自己還居中調停。
又把自己這個上司視為無物,不打一聲招呼,就派喇嘛去向後金示好。
氣得自己連發奏疏質問。
嚴格說來,袁崇煥天啟六年末就有私通敵寇的大罪。
朝廷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還有薊鎮的問題,自己一再上疏要朝廷重視薊鎮防守,要增加薊鎮兵力。
袁崇煥這次回京後散佈的訊息,卻是一上任就要裁減關內兵力,包括薊鎮在內,把已經募集的兵都要遣散。
也正是為此,大得東林系官員的歡心。
在那些官員看來,花在增加兵員上的錢,都是靡餉,都是浪費。
王之臣有些不敢想象,真讓袁崇煥這樣渾人來主持遼東大局,會鬧成什麼結果?
可是現在,把他當成閹黨彈劾的奏疏雪片般紛紛而下,百口莫辯。
他自然也沒資格再對袁崇煥提出任何非議了。
王之臣覺得心口都有些發疼,不再想下去。
手臂猛地在城樓磚牆上一撐,轉身繼續在城樓上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