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減免賦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是吧?”

“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是吧?”

“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是吧”

這最後兩句話是黃宗羲《原君》中說的話。

雖然黃宗羲現在還沒寫出來,但這些話的意思對明代士人來說其實並不稀奇。

從明初方孝孺的《君職》,到孝宗時大臣丘浚的《大學衍義補》裡都有類似的議論

他見方以智想要爭辯,一擺手道:

“密之不必多說。這些人都是你的師友輩,你維護他們也是自然。他們的見解在承平之時,也未必沒有道理。只是於當今爭戰之時,就未免不合時宜,甚至有害無益了。”

“我有一言,密之聽聽是否有理:

“‘應病予藥,不執古方,原用古方;病去藥止,不得執藥,原自畜藥。

‘世無非病,病亦是藥。以藥治藥,豈能無病?犯病合治藥之藥,誠非得已。”

朱由檢說的這兩段話其實是出自方以智自己的著作《藥地炮莊》和《東西均》之中,只不過現在的方以智當然也還沒寫出來。

這些話的意思是,任何措施都有利有弊,採取何種措施,當根據具體情況,對症下藥。

若死守僵化的是非,固執反對某種藥方,或者固執一定用某種藥方,都是不明道理。

這些道理雖然很簡單,但真正明白並能實行的人,卻並沒有幾個。

這比起至死都執迷不悟的黃宗羲等人,畢竟要高明得多。

這些話雖然方以智眼下還沒寫出來。

但畢竟源於他的頭腦和智慧。

聽朱由檢一說,方以智當即怔住。

這幾句話,如同洪鐘大呂在他心中迴盪。

和他內心深處原本就有的一些思索發生共鳴。

迴盪沖刷之下,一些看似牢不可破的思想禁錮被打破了。

方以智眸子裡散出的光芒由錯愕迷惘,漸漸變得清明透徹。

最後是欣喜歡悅。

他由衷的向朱由檢深深一拜:

“多謝陛下啟發。以智知道該怎麼做了。”

朱由檢拜了一拜手,說道:

“密之不必急著說謝。朕剛才對你說的,還是長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