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林愈深,林中傳來的喊聲也愈清晰。

高文彩和他的六個屬下戒備的神情漸漸鬆弛。

因為從傳來的動靜,逐漸可以辨出許多稚嫩的嗓音。

這分明是一群少年發出來。

八人在林中穿行了半刻,就來到一片空場。

只見一個青年漢子,正領著一群少年在操練。

那青年漢子身材高大,可能在一米九左右。

臥蠶眉,丹鳳眼,面色黑紅。

一眼望去,如同關羽再世,只是頜下鬍鬚少了些,樣貌年輕了許多。

但人真是長得英武帥氣,儀表非凡。

“這就是閻應元!”

朱由簡眼中光芒閃爍。

這外形和史書裡記載的閻應元完全一致。

青年漢子見忽然冒出八個人,為首公子衣飾華貴,其他七人也都身形矯健。

他臉上微顯驚異。

但神色隨即恢復平定,沒有叫停少年們的對練。

場上少年分為四隊,每隊十人。

每一隊前邊兩人各拿自制的盾牌和木刀。

後邊兩人拿著帶枝杈的竹竿。

再後面是四個拿著長木棍前面綁著鈍頭竹籤。

最後兩人拿著木叉子。

組成前後配合的陣列。

四隊,兩兩廝殺。

朱由簡這時也把視線從青年漢子,轉移到這群少年。

“鴛鴦陣!”

他看著場上情形,不由輕撥出來。

說來,戚繼光的聲名早已遠播天下,他的《紀效新書》刊刻流傳也有幾十年了。

有人學《紀效新書》操練陣法,本也不算稀奇。

但以朱由簡所知,實際情形卻並非如此。

這其中的原因頗為複雜。

也許和戚繼光、李成梁影響力的消長有關。

戚繼光抗倭名聲雖大,調至北方,卻並無多少實戰機會。

而與此同時李成梁在遼東卻屢建戰功。

萬曆初年,李成梁名聲反而遠遠超出戚繼光。

到張居正死後,因為戚繼光和張居正的密切關係,文官集團棄用戚繼光,重用李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