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大儒忍不住發怒,認為顧錦年斬儒道一刀,有些自私。

對於這些怒火,顧錦年沒有生氣,因為他可以理解對方的心情。

本來這次天命顯世,儒道是最吃香的,結果沒想到被自己請來孔聖,削天下讀書人一刀。

以致於佛門蠢蠢欲動,然後佛門又被削了一刀。

現在仙門順勢而起,又被自己削了一刀。

順便把其他體系都削了一刀,在儒道讀書人眼中,這剛剛好,儒道又能恢復第一,成為天命眷顧之體系。

可沒想到的是,自己又來一刀,他們不服也很正常。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顧錦年這一刀下來,幾乎把所有體系都削平了。

從大局觀來說,這是一件好事,畢竟人人平等,可對於這些勢力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被削了就是被削了,不能因為大家都被削了,就覺得沒什麼問題。

至少大夏王朝沒有削吧?

至少大金王朝,扶羅王朝沒有被削吧?

還有不可一世的中洲王朝。

他們都沒有被削。

顧錦年削儒道,佛門,妖族,魔道,仙門,看似讓天下太平,可實際上呢?王朝本身就是巨無霸的存在,他們被削,接下來一定會面對王朝的壓制。

各大王朝,平日裡將他們視為座上賓,那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實力。

現在靈脈衰敗,氣運下降,假以時日,這些王朝還會把自己當做座上賓嗎?

只怕東荒仙門,都要成為王朝的機構,成為皇權之下的爪牙。

而儒道也是如此,他們原本擁有儒道神通,擁有儒道之力,擁有言法之力,可現在被顧錦年這樣一削,往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

缺少這種能力,面對皇權,有幾個人當真敢寧死不屈?又有幾個人,敢在鐵騎面前無動於衷?

再者,顧錦年削了這麼多體系,唯獨不削武道,這是為何?

大家心裡逐漸也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了。

這就是要扶持王朝騰起,打壓一切勢力,當真是好算計啊。

用仙門之事,壓制天下百術,行無上王權,走極致霸道。

自然而然,對顧錦年有怒火,有怨氣。

“顧某說過,過些時日,儒道一脈損失的氣運,顧某會補回來的。”

“如若當真想要獨佔鰲頭,藉助法相,怎可能才斬幾刀?”

顧錦年給予回應。

斬儒道一刀,並非是一時興起,也不是被人激將法,而是孔家的事情,顧錦年不想發生第二次了。

或許,孔聖當初那一刀,讓儒道直接跌落神壇,可這一切都是因果,做錯了就是做錯了。

而這第二道刀,就是防止儒道讀書人不長記性,有句話說的很好,人類唯一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不吸取教訓。

既然儒道一脈自己要走,他願意站出來,為儒道正風骨。

自然而然,儒道必須要斬一刀。

不管是出於任何目的,斬儒道一刀,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當然,他們猜想的也沒有錯。

自己就是要讓王朝崛起,唯有大統一,才能開萬世之太平。

皇權至上,一切之術,皆是旁門左道,必須要由王朝把控管理,否則利益爭奪之下,群魔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