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這樣做會惹來民間爭議,就說從古至今,也沒聽說過自國將士封鎖百姓之事,即便是防止未來民變,五十萬也絕對不夠。”

“其二,退一萬步來說,顧錦年頭腦發熱,江中郡事態嚴重,那顧錦年也一定不會讓自己爺爺親自出面,戮民可是千古罵名,這種事情,真要做也是讓一些替罪羊前來。”

“更何況顧錦年走的是儒道之路,愛惜羽翼之人,怎可能玷了自己名聲?”

“其三,江中郡控制的再好,也不可能沒有一點異動,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平定大旱,百姓有希望,安心農耕,只有這個可能,否則別無其他因素。”

陸雲道出自己的想法。

此話一說,寧王沒有大驚失色,反倒是更加沉默。

因為陸雲說的話沒錯,但這也只是一個猜想,種種跡象都表現,江中郡已經亂了。

現在有人說沒亂,雖然提出的觀點不差,可還是有些強人所難。

“本王需要一個合理的答覆,你說的這些,沒有問題,但不足以讓本王相信。”

寧王出聲。

到了這個時候,他自然不希望聽到江中郡沒亂,可身為王爺,能走到這一步,他也不是愚蠢之人。

不會盲目自大。

“王爺。”

“不知伱有沒有關注到一個細節。”

“顧錦年的功德金雨可沒有下在江中郡。”

陸雲出聲。

此言一出,寧王臉色在這一瞬間變了,侯君的臉色也變了。

如果說,前面三個回答,只能說這是一個思路和觀點,那麼最後這句話,卻點醒了二人。

是啊。

如果江中郡當真有旱災,功德金雨為何不下在江中郡?

哪怕下一天,都足夠了。

別說沒有功德,東林郡的功德金雨,下了整整三天三夜,但獨獨沒有下在江中郡內。

這是為何?

原因無他,那就是江中郡不需要下雨了,江中郡的旱災,已經被平定下來了。

這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只是,寧王的面色在一瞬間冷了下來。

“即便是江中郡之災穩定下來了,那又如何?”

“本王亦有雄心。”

寧王開口,這是他最後的底氣。

確實,即便是沒有發生大夏天災,他也有意起兵造反,天災對他來說,只是更好的藉口罷了。

無非是一個良機。

而並非是必要的東西。

“天災之前,王爺可行此道。”

“可天災之後,尤其是江中郡之災被平後,王爺就決不可行此道了。”

陸雲自信無比道。

“為何?”

“本王明面上有精銳二十萬,私底下有三十萬,祁林王亦有三十萬精銳,外加上各地諸侯藩王,其數量至少百萬,聯合起來,不可嗎?”

寧王出聲,顯得霸氣無比。

“王爺雄心壯志,學生敬佩。”

“可江中郡平定,大夏天災一過,百姓們必然心向朝廷,王爺舉兵,不得民意,此乃第一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