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難不成明日開戰,他顧錦年能召喚出隕星,砸死十萬鐵騎?(第1/13頁)
章節報錯
匈奴王庭。
設下大宴。
此次議和,圓滿成功,這對眾人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可讓三朝使臣都沒有想到的是,大夏送來書信,單方面毀掉議和契文。
雖然書信當中明確說清楚了情況。
李善沒有權力議和。
禮部尚書楊開也沒有權力議和,真正可以決定議和之人,是顧錦年。
同時書信當中也說清楚了,顧錦年同意和談的要求。
賠償十萬萬兩白銀,匈奴國參與當年邊境之戰的主犯,全部自裁,並且要求匈奴國國君親自下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過錯。
大夏王朝才答應和談,否則就是免談。
“欺人太甚。”
“欺人太甚。”
“當真是欺人太甚啊。”
匈奴王死死攥緊著手中書信,他眼神當中充滿著殺意與怒意。
這太欺負人了。
這次和談,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算是鼎力相助吧?
匈奴國的一切要求,由兩大王朝支出,這還不算給你大夏面子?
結果沒想到,大夏王朝竟然如此得寸進尺。
“兩位。”
“眼下已經不是我匈奴國得理不饒人了,而是大夏王朝,太過於卑鄙無恥。”
“既然大夏要戰,那我匈奴國也無懼一戰。”
“傳本王之令,調遣大軍,出兵迎戰。”
匈奴王也是有血性的人,大夏王朝如此,他也沒有必要熱臉貼冷屁股。
直接宣戰。
但此言一出,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的使臣卻不由皺眉。
的確。
大夏王朝的要求太過分了,只是直接出兵也有些不好。
但他們不希望發生戰亂,倒不是怕大夏王朝,而是他們有事要做。
故此,大金王朝的使臣開口。
“王上息怒。”
“此事的確是大夏王朝的不對,只不過楊開尚書明確在書信中提到,這件事情是顧錦年抉擇。”
“我想應當是大夏皇帝信不過楊開與李善,故而派顧錦年前來監督,然而這個顧錦年做事從來不計後果,常常一意孤行。”
“所以,這件事情,不一定是大夏皇帝的意思。”
“這樣,我大金王朝派使臣前往大夏京都,覲見大夏皇帝,將此事告知大夏皇帝,這樣一來,就能更加明確,這到底是大夏的意思,還是顧錦年一個人的意思了。”
大金使臣開口,說的也在理,以致於匈奴王點了點頭。
“對,這件事情,不是他顧錦年說什麼就是什麼。”
“王上,應當問問大夏皇帝的意思。”
扶羅使臣也跟著開口。
此言一出,匈奴王也算是平息下怒火,不過他依舊是皺著眉頭。
“可以去問問,但顧錦年所作所為,的的確確是在挑釁我匈奴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