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是身份,是象徵,官職則是真正的權力。

“從禮部開始吧。”

蘇文景沉思一番後,如此開口。

六部。

吏部,刑部,工部,戶部,兵部,禮部。

每個部門都很重要,但根據政治形態的不同,幾個部門也會變得不同。

譬如說,開國年間,吏部權力最大,畢竟可以設立官員,考察官員行為等等。

隨著國家穩定,戶部地位就大起來了,一個王朝圍繞的永遠是民生大計,即便是戰亂年間,戶部的地位也不差,無非是戰亂年間,戶部必須要全力配合兵部罷了。

最後便是禮部,太平盛世,禮部就相當於國家的臉面,於內主抓儒道教育,於外主抓各國外交,再加上讀書人地位越來越高,禮部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至於工部,刑部,還有兵部,就要看情況而定了,主要還是看打不打仗,打仗的話,這三個部門地位就高了很多,決策權在他們手中。

不打仗的話,就平靜很多。

可從實際理論來說,工部應該是最強的部門,涉及到整個國家民生大計,包括朝廷運轉,可問題是吧,封建社會工部的地位最低。

沒辦法啊,論地位,禮部讀書人,面子有了。

論財富,戶部官員,裡子有了。

論權力,大大小小官員必須要聽吏部安排,大權在握。

“禮部?”

聽到蘇文景的回答,永盛大帝有些不滿意了。

禮部雖然有地位,但終究不是實權部門,他略微搖了搖頭道。

“禮部有些不妥,我打算把錦年安排到刑部或者是吏部來。”

永盛大帝開口,這是他的想法。

“陛下,千萬不可。”

只是蘇文景立刻搖了搖頭,阻止永盛大帝。

“為何?”

永盛大帝微微皺眉。

“回陛下,錦年即將封侯,普天同慶,而且錦年家世顯赫,若是上來就安排刑部或者吏部,先不說會不會惹來爭議。”

“即便是不會惹來爭議,錦年的性子還是比較衝動,雖一心為民,可朝政之事,可不是一心為民就能解決。”

“年少時,可以意氣用事,如若及冠,入朝為官,可就不能拿年少氣盛來解釋。”

“再者,錦年如今完成立功,應當可以考慮立言,他去禮部,可以樹立威望,潛心學習的過程中,也算是熬一熬資歷,磨一磨自身的稜角。”

蘇文景也有打算,禮部是管天下讀書人的地方,顧錦年本身就是走儒道一脈,他更希望的是,顧錦年不要太牽扯朝堂爭鬥。

免得被權力衝昏了頭腦,要時時刻刻明白自己是讀書人。

蘇文景的打算,永盛大帝一眼便看穿了。

“磨練性子固然好,但放到禮部朕覺得還是委屈了錦年。”

“至於他的性格,大夏朝堂,還真需要一個莽撞之人,錦年可貴就可貴在這種勇猛向前。”

“安排吏部吧,也好管理管理天下官員。”

永盛大帝開口,要將顧錦年放在吏部。

“陛下,吏部有些不妥啊。”

“眼下西北戰況一觸即發,內部還是需要穩住,並不是割瘤之時。”

蘇文景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