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我尋清風去,昔年化龍歸,悟聖道,赴家宴!(第2/12頁)
章節報錯
以德凝氣。
算是無聲的巴掌,狠狠打在天下讀書人臉上。
顧錦年敢用德設立第一境,倘若他沒有德,也不配讀書,算是自毀前程。
雖然依舊有部分聲音充滿著不服氣。
可大部分的聲音的的確確消失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顧錦年答應赴宴,喧譁之聲確實少了很多。
三日後。
整個大夏京都安靜下來了。
有部分聲音,但不多。
而更多人則是好奇,孔家家宴,全天下人都知道,顧錦年此番前往孔家家宴,必然會引起一場爭鬥。
如此,所有人都期待著。
當然,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顧錦年悟道。
知聖立言,對於尋常讀書人來說,或許不是什麼大事,可顧錦年乃是儒道天驕,他的知聖立言,想來會很不一般。
可具體如何,還是要等顧錦年悟道結束。
此時。
一處山脈當中。
一道身影緩緩出現。
是顧錦年的身影。
這裡距離京都一千五百里,三天的時間,顧錦年走到了這裡。
這三天來,他逐漸感覺到聖罰即將要落下,即便是自己有玲瓏聖尺也難以壓制。
對於這個聖罰,顧錦年並沒有畏懼,因為心中無愧,也不懼這種聖罰。
而這三天的時間,顧錦年也明白玲瓏聖尺的作用。
自己重新定義儒道第一境後,玲瓏聖尺也多了一種能力,可以凝聚德尺,倘若往後再遇到讀書人,可以德尺削人才氣,當然如果對方有德行,作用不大。
能對付一些心懷不軌之人。
並且,隨著自己的儒道境界越強,影響就越大,重新定義儒道境界,對於後世讀書人來說,他們要以德凝氣。
而對於當代讀書人來說,他們已經越過了這個境界,不受到影響。
可如若顧錦年成為大儒,可以徹底影響到整個大夏王朝,到時候大夏王朝所有讀書人,無論是大儒還是凝氣境的讀書人,都必須要重修第一境。
倘若不重修,那這輩子也別想更上一層樓,甚至還會跌落境界。
而如若自己成為了半聖,可涉及整個東荒,如若自己成為了聖人,整個天下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不過這些事情,顧錦年並不是特別關心。
眼下,他更需要關心的則是立言。
他需要感悟,獲得諸多感悟,才能去立言。
立什麼言,顧錦年其實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可他需要發自內心去立言,得上蒼感應,否則只是空喊幾句口號沒有任何作用。
古今往來有多少讀書人?編幾句逼格高的言論還不容易?
但能得到上蒼認可嗎?
顧錦年的立言,則是橫渠四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