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識破他們的陰謀,應當第一時間告知朕,而不是獨自承受,現在匈奴國恨你入骨,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只怕也對你產生意見。”

“這對你以後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永盛大帝開口,他心中知道,顧錦年這樣做是為了自己。

可這樣做的話,會成為眾矢之的,這些人不敢動自己,可動一個顧錦年,他們還真有膽量。

而且倘若這件事情是真的,那麼這就意味著朝廷當中有奸細。

官職還不小。

這幫人已經恨死了顧錦年,會處處針對,這也不是一件好事。

這話絕對不假。

對方藏的這麼深,想要抓出來很難,假以時日,自己不在了,他們要針對顧錦年就簡單都了。

即便自己在,難道就因為這件事情,別人就不可以彈劾顧錦年?

顧錦年就不會犯錯?

樹立敵人太多,這不是一件好事,雖然他知道顧錦年為何要樹立敵人。

“舅舅,此事不可不說。”

“外甥就是要斷絕一切賊子的念想。”

“倘若外甥知曉,第一時間告知舅舅,以舅舅的性格,必然會選擇暗中出手。”

“可這件事情,畢竟涉及到國運,倘若選擇暗中出手,的的確確可以順藤摸瓜,將奸細抓出。”

“但區區一個內奸,早晚都會露出馬腳,倘若今日不拆穿,匈奴國則會想出其他方法來竊取國運。”

“到時候防不勝防,他可以出錯一千次,可我大夏一次都不能失誤,明擺著吃虧。”

顧錦年開口。

他有自己的想法。

面對這件事情,永盛大帝必然會選擇暗中調查,用其他方法來阻止和親,然後順藤摸瓜,想要查出奸細是誰。

這想法肯定是好的。

但問題來了,一個能藏在大夏王朝這麼深的人,你想怎麼挖出來?所需要的時間得多少?

算你永盛大帝權謀第一,小半年的時間要吧?

可這小半年的時間,你要是不和親,他們用其他方法來竊取國運。

防不勝防之下,一但大夏出錯一次,那面臨的就是國運竊取,有必要嗎?

一個內奸算什麼。

知道了就行,早晚能揪出來。

反正也就是這批人裡面,實在不行,皇位交替之前,全部大洗牌不就夠了?

可國運竊取就不是一件小事了,滿朝文武殺了也於事無補,而且還會成為天下人的笑話。

顧錦年所言。

的確很有道理,永盛大帝也認可這個理由,只不過他們有他們這個層次的想法,顧錦年有顧錦年的想法,兩個辦法都行。

只要結果是好的就沒問題。

“下次若遇到這種事情,還是要告訴朕一聲。”

“你還沒有踏入朝堂,很多事情你並不知道。”

永盛大帝開口,他認可顧錦年這番言論,只不過還是得叮囑一句,畢竟自己是長輩,也是大夏的帝王,有什麼事都可以跟自己商量著來。

“請舅舅放心,下次再遇到這種事情,外甥一定及時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