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乘月為題,詩中也有乘月。

而且對仗工整,韻腳完美,既有詩之意美,也應景應題。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應題了,應題了。”

“諸位,這首詩,應十題,一題未錯,一題未錯啊。”

有人驚叫起來了,指著這首詩,忍不住叫喊起來。

顧錦年七步作詩,這不恐怖。

恐怖的是,十人十題,全部應題。

之前,顧錦年說一題一首詩,說實話,這個還不算難,畢竟拆分開來,考驗的是才華。

可現在十題一詩,考驗的就不僅僅是才華,更主要的是一種意境。

顧錦年詩詞如神一般,美的不像話,美的令人窒息,既應題又應景,再加上一個七步成詩,光是這個行為,哪怕不是千古詩,也註定要名揚天下啊。

王富貴與江葉舟攥緊著拳頭,為顧錦年感到喜悅。

其餘學子,也紛紛露出喜色,心中有說不出的暢快。

可就在此時。

宣紙之上。

一縷縷金色光芒,忽然瀰漫。

“看。”

“又是異象。”

有人驚呼,指著宣紙。

可實際上所有人早就一直在看著這篇詩詞。

當異象出現後,所有人不由望了過來。

很快,璀璨的金色光芒,直接綻放。

一幕幕畫面出現。

江河明月,春水落花,浮現在眾人眼中。

這璀璨的光芒,再一次映照大夏京都上空。

令百姓驚訝。

只見,天穹之上,出現江潮浩蕩,與海洋連成一片,一輪明月緩緩從海上升起,有一種與潮水湧出的錯覺。

月光照耀春江,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彎彎曲曲在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之下,鮮花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察覺,州上的白沙與月光融為一體,無法分辨。

江水與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孤月懸空而掛。

美。

太美了。

這樣的景色,再配上如此盛世,令人深深陶醉。

更主要的是,江邊之上,出現一位年輕儒生,頭望明月,但轉眼之間,千百年過去,又是一代新人,再望守明月。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永遠有人在望著月亮,但月光之下誰才是第一個被照耀的。

這一句話,讓整首詩昇華無比。

京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