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封顧錦年為侯?國公之言,危機浮現(第1/14頁)
章節報錯
“朕,準。”
堅定之聲自皇宮內傳來。
這是帝王的許諾,也是帝王的態度。
江寧郡難民之苦,全然聚集在這張千裡餓殍圖上。
京都百姓跪下請願。
顧錦年三請降罪。
無論是天意,還是民心,永盛大帝都不可忤逆大勢。
但最主要的原因,身為帝王,他也不會姑息這種情況,如果顧錦年沒有凝聚出這般的天象。
或許他會從長計議,先殺雞儆猴,再一步一步去收割,不可操之過急。
可現在天象一出,民心所向,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出手。
民心之劍,所向睥睨,是天地之間最鋒利之劍。
得到永盛大帝的答覆。
宮門之外。
顧錦年再次深深一拜。
京都百姓也朝著永盛大帝一拜,隨後大聲呼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姓下跪,高呼萬歲,文武百官也在這一刻跟著下跪。
大夏無有跪拜禮。
可今日必須要拜,象徵順從天意。
而李善等人雖跪下膜拜,可目光卻不由落在顧錦年身上。
他們內心震撼,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顧錦年乃為變數。
朝堂當中的變數。
政治不是這般,雖一腔熱血,看起來做了一件民心所向之事,可對於朝堂來說,對於大夏來說,殺商終究是不好的事情。
不僅僅是李善,所有文官對顧錦年都產生了一種莫名想法。
顧錦年才華橫溢,他們認可。
顧錦年驚為天人,他們也認可。
可這並不代表,顧錦年未來能成為一個好官。
過剛易折啊。
文官是這般,而那些儒臣卻不一樣,他們望著顧錦年,心中深深感觸。
當朝儒臣之首,朱淵靜靜看著顧錦年,口中也喃喃自語著幾句話。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好一個興亡百姓苦啊,好一個百姓苦啊。”
“顧錦年,有儒道聖人之資。”
朱淵出聲,他乃儒臣之首,在朝堂當中,其地位與宰相相同,不弱於鎮國公。
只是朱淵如鎮國公一般,平日不上朝,但其名聲威望,不弱於蘇文景。
蘇文景乃是儒道清流之首,然而朱淵則是儒道聖學之首,兩者皆是文壇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