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太子也不由愣在原地他讀過國運詩,但未曾想到今日能見證一篇國運詩誕生而且身為當今太子,他太明白這首詩的含義。

這一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不正是歷代王朝都面臨的問題嗎?

再者,這首詩更是無比犀利的針對鋪張浪費。

權貴家中,一頓晚宴,菜餚七十二,美酒十二壺,可一頓飯下來,每盤菜億少十之一二。

多餘的飯菜,全部倒入泔水之中,寧作豬食。

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當真是好。

此時此刻,李高再望向顧錦年的目光,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沒有這首詩之前,他認為顧錦年億是聰慧,著寫千古文章,是大才,但終究是少年心性。

否則也不可能跟自己兒子鬧騰起來。

可現在不一樣了,能寫出這般詩詞之人,也必是將百姓放在心中,否則怎能寫出如此詩詞?

金色大龍盤旋大夏書院。

隨後,一道龍吟之聲響起京都瞬間沸騰。

“是龍。”

“你們快看,大夏書院出龍了。”

“怎麼有龍?”

百姓之聲紛紛響起所有人將目光看向大夏書院內。

“是國運詩,國運詩。”

這是國運詩?誰著出國運詩了?’

“是文景先生嗎?”

“千古文章這才過了多久,怎麼又出現國運詩啊,難不成我大夏儒道當真要崛起嗎?”

無數聲音響起。

大夏京都內。

依舊在頭疼江寧郡洪災之事的永盛大帝,此時此刻也被驚動。

他有所感應,將目光看了過去。

“國運詩。”

永盛大帝有些驚愕,剎那間他目中閃爍精芒,注視而去。

很快他顯得有些古怪。

“錦年?”

也有些驚訝,未曾想到自己這個外甥竟然又寫出一首國運詩。

這種詩詞,可增加國運。

雖然不多,但一個碩大的王朝,哪怕增加一點國運,都是無法估量的價值國運,可影響王朝發展。

若有國運,風調雨順,不受災禍。

若無國運,連年災禍,民不聊生。

歷代王朝,帝王有三大功績可入祖廟。

為開疆擴,

上為王朝盛世,三為國運達到這三大功績任何一個,都可入祖廟,受世代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