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才氣湧入,果實成熟,我侄兒有聖人之資(第1/5頁)
章節報錯
小溪村南門。
所有人都安靜了。
眾人注視而去。
考場上。
顧錦年面前的宣紙綻放金光。
雖沒有那般驚天動地,可這金色光芒,也讓此地所有人都關注到了。
這是異象。
儒道異象。
在場眾人,有幾個能見異象?
儒道異象,唯有大儒才可凝聚,而且還不是說凝聚便能凝聚。
要應景應心應題,才有機率凝聚出異象。
異象的出現,直接代表著極佳,這是毋庸置疑的。
至於異象的由來,千百年來讀書人給予的答案便是,儒道意志。
他們認為,讀書人心有浩然正氣,為蒼生平天下,順從天意,故而可凝聚才氣。
但儒道一脈,沒有醍醐灌頂,也無法直接傳承,需自己領悟,所以儒道大能死後,他的精氣神,將化作浩然正氣,守護天地之間。
這也是為何殺儒是各大王朝忌諱之事。
儒者雖死,可神依舊在天地之間。
倘若有詩詞文章,異常出彩,將會得到儒道意志認可,從而演化一些異象。
異象越是宏偉,就意味著得到的儒道意志更強。
甚至傳聞當中,儒道詩詞文章,可獲天地認可,只不過這種情況極難,古今往來唯獨聖人才可做到。
此時此刻,所有人都關注著這場異象。
小溪村內。
上上下下沒有一人的目光不注視此地。
金色異象衝向十丈之高。
美輪美奐。
更主要的是,一道道才氣更是從四面八方湧來,沒入顧錦年體內。
幾乎是一瞬間,體內的才氣果實瞬間變色,面色純金,完美成熟。
而且還孕育出第二枚才氣果實,距離第三階段的成熟只差一點點。
這讓顧錦年有些驚訝。
人前顯聖,居然能得到才氣?
他很好奇,不過表面卻顯得十分平靜,沒有任何一點異樣。
此時。
大夏書院。
一處庭院中。
正在書寫文章的蘇文景,不由心中一動。
他有察覺。
將目光看去,是小溪村的方向。
此時此刻,蘇文景眸中閃爍光芒,而小溪村的景象,也瞬間映入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