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聲音響起。

齋心宮內。

周太后臉上的笑意少了幾分。

顧錦年察覺到了,但他沒有說什麼,大人的事情,自己最好還是別參合。

免得自己討不著好。

“母后,皇后嫂嫂這是?”

寧月公主也察覺到了什麼,她略顯好奇地看向周太后。

“還能是什麼事?不就是太孫上大夏書院的事情。”

“這段時間已經來來回回往我這齋心宮十幾趟了。”

周太后略顯無奈道。

此話一說,寧月公主頓時就明白了。

大夏太孫,如今年齡與顧錦年相仿,都是差幾個月就滿十六了,但如果說顧錦年讀書差,這位太孫那就更別說了。

把他爺爺的東西全學去了,沒事就往軍營跑,永盛皇帝也慣著,沒事帶他去軍營。

所以從小就養出一種爭強好勝的性子,善打鬥,對讀書也不是一竅不通,但至少不怎麼好。

如今大夏書院過些日子要招生,理論上顧錦年也好,太孫也罷,都進不去。

但因為差點溺亡之事,禮部尚書拿出極為珍貴的直錄名額,也算是補償。

可太孫就沒轍了。

這直錄名額不多,從明面上來看,皇帝也沒有這個名額,當然這只是明面上。

畢竟真開口了,誰敢忤逆聖意?

但皇帝一般不會開口,甚至為了以身作則,也不會去開口,天下人都盯著。

哦,你皇帝的孫子,就可以直接進入大夏書院,還口口聲聲說什麼聖君?

讀書人也有壓力啊。

讀書人不是秉持正義?不畏強權?怎麼太孫這麼拉跨的成績,你們也收?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一點,這幫讀書人也不敢去教太孫啊,教好了,一切還好。

教不好,誰頂得住這樣的責任?

皇帝也知道這點,大家都知道,所以就很麻煩,索性就公事公辦,誰都不惹來麻煩。

但這種事情能公事公辦嗎?

太子同不同意?太子妃同不同意?

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進最高學院?誰不希望自家孩子能成龍?

反正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皇室也是這樣,沒什麼很稀奇的。

顧錦年僅僅只是聽幾句話,心裡大概就有數了。

但這事他不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