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聖人之道(第2/4頁)
章節報錯
“可惜,還沒有入朝堂,要是入了朝堂就好多了,沒事懟懟滿朝文武,豈不樂哉?”
“最好給我整個御使大夫,今天告吏部尚書,明天告禮部尚書,挑毛病還不簡單?”
“可惜了。”
顧錦年有些惆悵,自己年齡尚小,主要是沒有功名在身。
不過前期路線顧錦年是定下來了,早點入朝堂。
武道的話,每日基礎修行即可,這個沒辦法強求的,畢竟時間就這點。
情報的話,這個就看情況,天知道古樹會吞多少銀兩,小打小鬧一點,顧錦年花得起。
真動輒萬兩黃金,以目前的情況是搞不到。
顧家是有錢,可也不會肆無忌憚給自己啊,去庫房支個千把兩黃金倒沒問題,真動輒上萬兩黃金,來個幾十次,顧家也頂不住。
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得到的情報不重要。
要真有用,也不是砸不起。
這般仔細想想,莫名之間顧錦年更顯無奈了。
得虧自己是顧家後人,這要是個普通人,估計說什麼都是多餘的。
唉。
嘆了口氣。
顧錦年搖了搖頭,沒有繼續多想,而是將目光看向案桌上的聖人書籍。
儒道也是一種體系。
如果自己猜測不錯的話,與古樹相應。
而儒道想要提升境界,前期就是靠讀書,明悟聖意,凝聚正氣。
說實話,武道也好,仙道也罷,怨氣金錢都不算什麼,顧錦年真正在乎的就是儒道。
王朝為尊的世界,讀書很重要,尤其是國家安穩的時候,讀書極其重要。
縱觀歷史,若無外敵,也無內亂的情況下,讀書人地位最高,因為守江山比打江山要難。
而且武將能給給予皇帝巨大的壓力,尤其是在外面的藩王或者是王侯,他們造起反來可不是開玩笑的。
而文臣造反,一般都是附庸在皇子身上,可這種事情是有跡可循的,不像藩王造反。
天高皇帝遠,你就算派人過去,你也不敢確定派出去的人有沒有串通。
所以歷代皇帝,基本上都會削弱武將地位,來穩固中央皇權。
而讀書人不一樣,防不住,也不能去防,如果讀書人都防,那這個國家也沒了。
當然這只是相互比較之下,不是說讀書人就一點危險都沒有。
以史為鑑。
一般都是先動武將,再去處理文臣。
危險性要小很多。
顧家滿門武將,嚴重偏科,現在看起來一切都沒什麼問題,可一旦等自己爺爺去世了,地位瞬間下降一大截。
這也是顧家目前的憂慮。
所以顧家第三代必須要出一個讀書人,要是出不了第四代也必須得出一個讀書人。
這一點顧錦年很清楚,因為他有訊息,族內已經開始幫自己物色媳婦了。
只要等自己及冠禮結束後,基本上就是成親,跑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