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雖然還是少年但得成家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旗本之上是家老和宿老,家老可以擁有三類人戶,宿老連旗本都能擁有。這二老不是本姓嫡親就是外姓姻親,是家族倚之為長城的核心。
至於管事執事,則是對應家族某項事務設立的職務,跟人戶和家的等級無關。
高泉山伍家現在有二百多人戶,屬於家主直屬的其實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歸於宿老家老和旗本所有。
說起來複雜,其實很好理解。
伍家內部的結構,就是整個天照國的微縮版,也就是“家中有家”。
一個家族由家主和若干位次更低的“分家”構成,家族裡的人戶有些屬於家主,有些屬於宿老家老乃至旗本。家主不能直接號令分家所屬的人戶,更不能直接拿那些人戶的田產收穫。
“搞半天玩的是鬼子那一套?”
相騫錦火冒三丈,這不就是鬼子的莊園農奴封建制嗎?
“鬼子是什麼?你的憤怒又是為何而來呢?”
助理一直在聽相騫錦跟莫大夫交流,這時候跳了出來。
“算了,肯定是你給自己灌的古怪記憶裡的東西,沒必要計較。”
它有自己的意見:“關於行星人類社會形態變遷的資料我也丟掉了,沒辦法做專業分析。不過結合五角星的情況,尤其是高泉山伍家千年來的變化,我覺得這套制度符合他們現實需要。”
“只看農業生產就能明白,這裡植被茂密,還有猛獸襲擾,種田很不容易,所以必須聚族而居。”
“但是定居點周邊的田地就這麼多,家族人口繁衍,沒有更多田地可以供養,只能去其他地方開耕田地,這就意味著家族必須分家。”
“分家就意味著紛爭,誰走誰留,帶走多少人戶和東西,這都是矛盾。千年延續下來必然會形成一套預設的規矩,於是家族之內早早分出了若干家。到了分家的時候,由家老宿老帶著自己的人口和資產出去自立,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相騫錦讚道:“沒想到你在這方面還挺有見識呢。”
“我可是公務助理啊。”助理喜滋滋的說:“你只需要戰鬥,戰鬥之外的事情都交給我了,我當然比你懂得多。”
助理說得沒錯,高泉山伍家是最早在千泉大山定居的家族,而後不斷繁衍,才分出去了各個家族。現在的清泉山賀家等等家族,幾百年前還是伍家人。
不過助理的話並不全面。
“我也顧不上觀察更多細節,只是注意到這裡的鐵器很少,鐵犁比刀劍都珍貴。”
相騫錦有自己的看法,“但終究是鐵器,農業生產應該進步到了支撐私有制的程度,也就是說家族的田地都是分到各家各戶頭上的。這相當於西周到春秋時代,對應的社會體制正好是宗族封建制。”
“一個大家族至少有數百戶,得靠親族和幕僚管理。如果所有田地資產都歸於家主,那麼親族和幕僚必然會圍繞整個家族的繼承權,展開非常激烈的鬥爭。”
“幾百戶幾千人看起來多,在環境這麼險惡的大山裡卻非常脆弱,這樣的群體根本經不起劇烈的折騰。千年下來,能延續至今的家族只會是像伍家這樣,大家之中又有小家,這樣的結構最穩定。家主雖然掌握著最多人戶,但本質其實只是所有分家的盟主。”
“當然這跟你說的分家需要一樣,都是從結果上看。歸根結底還是這裡的生產力太落後,環境太險惡,供養不起太多脫產的官吏和兵士,家主沒辦法完全掌管所有人戶和田地。所以只能分割為更小的分家,各自負責自己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
助理也由衷的讚道:“不錯不錯,你的分析比我還要透徹,等等……”
它有點懵圈,“怎麼感覺你比我還懂?這根本不是你啊向前進上尉,你搶了我的專業!”
相騫錦隨口敷衍它:“這種事情上古時代多得是嘛,比如有的人一覺醒來,忽然會說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語言,有的人腦袋受了傷,傷好後成了某方面的天才。”
“真不明白你是怎麼重組意志的。”助理嘀咕:“什麼西周春秋,都是我從沒聽說過的東西。”
說到這它的意念變得消沉:“我應該聽說過,但那些資料我都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