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不容詆譭(二合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雖然楊逸對《白日焰火》在柏林的獲獎不是很上心,但國內的媒體和網友們還是很激動的。
那可是金熊獎啊!
那可是柏林影帝啊!
楊逸能夠在這樣一個極度有分量的電影節拿獎,還能在國外評委們的審視下奪得了柏林影帝,不正是說明他的導演能力和演技水平得到了最具權威的認可嗎?
“楊導實至名歸,這次應該沒有人能質疑他了吧?柏林金銀熊,質疑的人拿到了再逼逼!”
“頭一回專家評委們和我站在了同一個陣營裡,《白日焰火》就是很好看,拿獎不就是理所當然的嗎?”
“誰說文藝片就一定要拍得晦澀難懂?楊逸拍的文藝片同樣能精彩絕倫,又賣座,又能拿獎!”
“我記得之前好多媒體都說楊逸在商業上做得太成功,都忘記了他當初拿奧斯卡獎的初心,現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了金銀熊獎,打臉了吧?”
不得不說,拿獎帶來的聚焦效應確實很明顯,不僅僅是早已經下映了的《白日焰火》在悅視平臺上再次掀起了點播熱潮,它帶起的熱度,還重新刺激了一波《流浪地球》的票房。
原本隨著春節假期、寒假結束,電影市場的逐步萎靡,《流浪地球》的單日票房已經下滑到了一億多的樣子,眼瞅著很快就要回到八位數的範疇。
結果,《白日焰火》一拿獎,楊逸各種熱搜霸榜,《流浪地球》的單日票房又漲了起來,二十七號還是星期二呢,單日票房都能有兩億出頭。
這次的刺激,《流浪地球》的總票房藉機衝到了五十億的大關,成功躋入了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的前十!
這什麼概念?
《流浪地球》是二月十三日大年初一上映的,二月二十七日是它上映的第十四天。
也就是它用兩個星期,還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拿到了五十億的票房,僅次於中國影史另外九部電影!
留給它的時間還有很多,似乎,《血戰慄坡》六十九億的大關好像也不是很遙遠啊!
所以,此時網上關於《流浪地球》能不能破紀錄的意見風向再次發生了轉變,大家已經不再覺得《血戰慄坡》的記錄遙不可及,反而開始討論《流浪地球》打破這個紀錄還需要多長的時間。
看起來,楊逸這個二月又是票房高歌猛進,又是拿獎封帝名揚海外,應該是春風得意馬蹄疾,風頭一世無雙才對。但實際上,在二月的最後一天,網上就開始出現一些不那麼和諧的言論。
有些網友開始各種挑刺,抨擊起了獲獎的《白日焰火》。
“知道為什麼《白日焰火》能夠拿獎嗎?因為這部電影跟很多咱們國內在海外能夠獲獎的電影一樣,拍的都是中國落後、破敗、庸俗的樣子!你以為外國人喜歡《白日焰火》裡的什麼深沉思想嗎?錯了,他們就喜歡看到中國這個樣子,因為這個樣子才符合他們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白日焰火》這部電影在上映的時候我就沒去看過,拿獎了才在網上找來看,果然沒出乎我的意料,這部電影就是將中國人醜陋的一面放大了給外國人看。它的背景不是在熱鬧繁華,先進漂亮的大都市,而是類似於城鄉結合部的地方,然後裡面的人一個個都是木訥呆滯的,就好像理髮店裡的人一樣,他們有的肥頭大耳,有的瘦若竹竿,看著打架、槍戰都面無表情,麻木不仁。現實裡的中國會是這樣嗎?並不是,這只不過是楊逸為了拿獎故意拍成了糟糕透頂的模樣。”
“《白日焰火》的獲獎,不過是楊逸在迎合西方的評委,靠出賣中國的形象來換取一份同情。而它之前拿到很高票房,那也不過是一場庸俗營銷的結果,靠賣弄楊逸和李夢菲兩人在摩天輪上的激情戲來博取觀眾的眼球。整部電影看下來,除了所謂的性慾望以外,就沒見過其他值得稱道的地方。”
“從來不認可國外的所謂電影獎項,《白日焰火》也不過是利用外國人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印象來迎合了評委的喜好。中國現在發展好的一面在電影裡難以尋覓,中國人積極樂觀、熱心助人的一面也在這部電影裡蕩然無存,看這部電影,你會以為中國只有陰暗冷酷,人與人之間也只有最原始的慾望,沒有正常社會應有的人情味。如果說《白日焰火》能夠獲得國際頂級大獎,我很想問一句,同樣是楊逸和李夢菲演的《向陽而生》該是什麼獎項呢?”
“楊逸近年拍的電影票房越來越高,但也越來越令我失望,他開始喜歡討巧,劍走偏鋒,《白日焰火》裡抹黑中國,討外國評委的歡喜,《流浪地球》裡又過分抬高中國,哄得一群小粉紅們天天高潮,不知道的還以為中國已經是地球的統治者了!這些導演怎麼變得如此不現實?中國從來沒有高高在上,也沒有低至塵埃,我們就普普通通,過著被一次又一次割韭菜的生活!”
確實是人紅是非多,楊逸在名氣達到巔峰的時候,就再一次遇到了像之前奧斯卡獲獎時候一樣的詆譭和抹黑,輿論風向變化莫測。
不過,這次的楊逸沒有再遭到一邊倒的謾罵,都不用他出面回應,他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忠實影迷們已經開始替他反駁起了那些質疑的聲音。
“《白日焰火》沒有詆譭中國,電影裡拍的就是九十年代大東北的真實情況。大東北那時候就是落敗、寒冷,讓人看不到希望。”
“《白日焰火》不好看?笑話,你們當二十七億的票房是造假弄出來的嗎?還是覺得這麼多觀眾的眼都瞎了?”
“楊逸不需要討好國外評委,他要是喜歡捧外國人的臭腳,怎麼可能連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現場都沒去?”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白日焰火》和《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說明了觀眾的選擇,楊逸不需要那些獎來證明他有多厲害。”
楊逸的影迷們跟這些詆譭的言論吵得不可開交,很難分出勝負,不過很快央臺、青年報等官媒對楊逸的報道,對他拿到柏林金熊獎、銀熊獎的表揚,就對這些爭論畫上了一個句號。
楊逸的成功,不再是他一個人的輝煌,他名下的那些電影,更代表著中國電影的崛起,代表著中國文化的自信!
這些都是不容詆譭的!
 本章完